“一帶一路”將改變世界

在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9月7日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分享了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看法。此時,他僅上台執政六個月。同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開展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上介紹了“新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這兩個概念組成了“一帶一路”(OBOR)倡議。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聚集中國、中亞、俄羅斯、中歐和東歐以及西歐,通過中亞和西亞將中國與波斯灣及地中海連接起來,同時,亦連接了中國、東南亞、南亞與印度洋。而新海上絲綢之路橫跨廣闊的海域,從中國的海岸開始,航線通過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到達歐洲和東非,另一條航線則通過南海進入南太平洋。 

“據估計,‘一帶一路’覆蓋了60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總人口超過40億,佔世界總產量中的大部分比重(陸地道路為65%,海上絲綢為路30%)。這是中國與世界各地經濟融合的宏偉計劃。”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杜巨瀾和章逸飛表示。 

兩位學者都嘗試回答以下問題:“‘一帶一路’倡議能否促進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 

他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一項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一項由基礎設施主導,龐大的經濟一體化計劃。計劃通過發展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基礎設施,例如港口、道路、機場和鐵路等,為整合中國貿易夥伴製定藍圖,北京當局亦能從中滿足自身利益。” 

 “據估計,‘一帶一路’覆蓋了60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總人口超過40億,佔世界總產量中的大部分比重。”-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杜巨瀾和章逸飛表示。

兩位教授同時相信,“一帶一路”是“中國與亞洲、歐洲和非洲經濟一體化的偉大願景。自倡議於2013年底啟動以來,中國政府已將其作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它描繪了中國與世界經濟強強聯合的藍圖,代表着中國政府對更開放經濟的承諾。” 

從一開始,中國就成為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融資來源。2014年成立的絲綢之路基金旨在為運輸、電信和能源工程提供支持,初始資金為400億美元。三年後,習主席宣布再次投入約145億美元。中國發展和中國進出口和也將提供高達550億美元的特別貸款,以支持該倡議。 


對澳門利益不大?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當局致力利用鐵路,把貨物從內地主要港口,經亞洲中部,運往歐洲西部,此舉將削弱澳門的海上貿易潛力。該項倡議本身存在一系列問題,然而,即使它未能達到中國所期望的水平,也不太可能協助澳門實現多元化。” 1996年至2002年《中國季刊》編輯Richard Louis Edmonds告訴本刊記者。這位曾對中國、日本、台灣、澳門和香港作大量研究的學者,目前在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工作。 

“如果澳門渴望發展,卻不太關心犧牲老城區造成的印象,以及填海造地工程將令本地生態系統出現的變化,那麼,贊同發展的人們或會採取行動,填海將成為首選。” Edmonds稱,“我能夠預料澳門發生抗議活動,但最終決定可能來自北京。如果博彩及相關的商業、旅遊行業未有更多增長,那麼,發展其他領域的選擇,例如輕工業等(之前發展輕工業的嘗試並未取得顯著成績),仍然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