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後的選舉 | “天鴿”後一年

林玉鳳當選者之一,當被問及當選原因時,林玉鳯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她本身在颱風天鴿過境後所採取的立場。 

林玉鳳並不是唯一一個把天鴿與選舉結果打上關係的人士。政治評論員盧兆興告訴本刊:“政府就颱風天鴿作出的應對令人失望,使民主派獲勝,亦使那些在颱風過境後走出來真心真意關心、幫助市民的候選人脫穎而出。” 

香港教育學院莊璟珉教授就此觀點作出了回應:“民主黨保留了原來的三個席位,新增的一個席位則體現了澳門社會對民主派別日益擴大的支持。這可能是由於年輕人對當局在颱風期間的不濟處理手法不滿”,以及其他因素。 

然而,這個說法並未獲得共識。與本地泛民陣營聯繫頗多的時事評論員仇國平認為,以此為直接原因不正確。 

“颱風對選舉結果影響不大。親政府派別表現良好,民主黨人難以因政府對災難處理不當而受益。”這位前澳門大學教師告訴記者。 

他甚至提出了一個悖論:“福建同鄉會在災難中迅速作出了回應,但他們在選舉中依然遭遇挫折。這表明政府的表現並非影響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親政府團體的選民動員策略反而更加重要,這些策略對北京管治澳門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就颱風天鴿作出的應對令人失望,使民主派獲勝,亦使那些在颱風過境後走出來真心真意關心、幫助市民的候選人脫穎而出。”- 政治評論員盧兆興 

根據仇國平的說法,如果立法會選舉取決於政府的表現,工聯及街坊總會等傳統陣營應獲得強差人意的結果,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果政府的表現能夠造成影響,傳統的派別應無法獲得那麼多的選票,因為他們是最接近決策層的人士,這些黨派的形象亦會受損。” 

有一點是肯定的:颱風過境為競選活動打下印記,競選活動的主調(住房、交通、就業和外勞)在8月23日後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在許多情況下,候選人並非單純地同情居民的遭遇,亦沒有公佈自己參與救災的照片。其中一個事件是刑事起訴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要求檢察院對他進行過失殺人調查。有一名候選人為幫助颱風受害者而散盡錢財,放棄了競選宣傳。 

兩名候選人舉行集會,要求政府領導人崔世安對天鴿造成的破壞負上責任。另一名候選人則提交了請願書,要求崔世安就“不進一步採取措施防止颱風的悲慘後果”作出解釋;還有人士要求政府領導人對天鴿造成的影響負上個人責任。 

民主派的候選人之一成為最具爭議性事件的主角:區錦新對駐澳解放軍進行三天的街頭救災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轟擊。他聲稱,這是對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的干預,造成了負面影響。在一次電視辯論中,這位民主黨人士收回了自己之前說過的“不當言論”。 


颱風季節後 

人們仍停留在天鴿過境帶來的恐懼中,議員兼候選人梁安琪呼籲把選舉推遲兩週舉行,讓居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為選舉做準備。梁安琪認為,在諸如選舉等嚴重問題上,有必要集中所有資源,為民眾提供援助,使公眾能夠在不受天鴿困擾的情況下進行投票。然而,這項提議被不了了之。 

澳門大學教授Jorge Godinho提出了更為激進的觀點。“一個實際的問題是,競選活動將在9月舉行。”他說,“這是一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年中最炎熱和潮濕的時候,也是颱風季節。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選舉,不僅無益於候選人,也會損害公眾。選舉最好在10月舉行。”(Godinho在2014年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