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 Jan | 不祥之兆

文:黎祖賢 

加強立法會的監督權力、促進社會對立法機關和政府的監督,是蘇嘉豪的主要競選承諾。9月17日,共有超過17.48萬澳門居民參與投票,蘇嘉豪在選舉中贏得了9,200多張選票,成功當選為澳門立法會第14屆直選議員。 

然而,在宣誓就職後不到50天,他所有的目標都沒有達成,這位澳門歷史上最年輕的議員就遭到打擊。12月4日,由建制派主導的33人立法會以匿名表決方式通過中止蘇嘉豪議員職務,理由是他在一年多前的示威活動中涉嫌觸犯“加重違令罪”。 

有觀察家對這個決定感到驚訝,亦有人士聲稱這個決定早有預兆。在北京對兩個特別行政區內持不同意見的聲音容忍度下降的情況下,或進一步激化本地的政治分歧。 他們認為,除了立法會的合法性,事件使得議會過去為改善形像所作的努力變得徒勞無功。 

26歲的蘇嘉豪遭中止職務後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不要放棄,繼續戰鬥”。他不能就任何法案、動議或諮詢提出建議,不能參與任何審議或投票,也不能出席任何立法會會議;然而,議員享有的津貼,如工資和補貼,則可以維持。 

蘇嘉豪是澳門民主陣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過去幾年,他一直活躍於領導本地抗議示威活動,其中包括2014年的一場針對高官離補法案的活動,被認為是1999年回歸以來澳門最大型的抗議活動。但是,令蘇嘉豪陷入困境的是2016年一場反對澳門基金會向廣州暨南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1.2億澳門元)的示威,事件與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也有關聯。 

無根無據的指控 

蘇嘉豪和新澳門學社的同事鄭明軒去年3月被指控“加重違令罪”,最高或被判監禁兩年,因為檢察官認為他們拒絕聽取警方有關“非法集會”的指令,繼續前往崔世安當時的住處。 

根據澳門有關規定,如議員涉及可處分不超過3年刑期的刑事案,審理案件的法官需通知立法會,由立法會決定是否許可中止議員職務,否則案件將延至其任期結束後才處理。。對蘇嘉豪議員的有關指控最終導致立法會12月4日以28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了中止蘇嘉豪的議員職務。 

“我對這個決定感到遺憾。”蘇嘉豪說,“我被指控的罪行不是腐敗、瀆職或有組織犯罪,這些罪行都對公眾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只是涉及抗議……這可以說是維護公眾利益的活動。” 

蘇嘉豪認為,自己在2016年的示威活動中並沒有反對或違反任何命令,因為在收到最後警告後,他離開了崔世安的住所。他強調:“只是向行政長官遞交呈請書,就受到加重違令罪的指控,這是毫無根據的指責。立法會已經失去了尊嚴和獨立的意識,政府可毫無根據地介入立法機關,中止由公眾投票選出的立法會議員的職務。” 

蘇嘉豪表示,自1月9日開始的審判將還他清白。 

壓抑效應 

由於冗長的司法程序及雙方向上級法院提出上訴的可能性,社會普遍認為蘇嘉豪的任期或會中止數月甚至數年。如果他被判無罪或者處以30天以下的監禁,便可以恢復工作; 如果他被判入獄30天以上,立法機關將不得不就是否終止其職務而進行投票。 

自從11月公開以來,蘇嘉豪遭到所謂“加重違令罪”的指控,許多政府官員都作出了權衡,並強調這個案件並非“政治迫害”。檢察院葉迅生檢察長12月在一公開場合表示,案件 “不存在政治因素”,而且完全根據訴訟程序。 

然而,官員提供的理由並沒有令社會上的部分人士相信,指控並非與政治無關。正在英國讀書的新澳門學社前會長周庭希說,澳門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充分認識到對蘇嘉豪提出指控的後果。 

周庭希聲稱,去年8月為蘇嘉豪拉票的宣傳活動期間,有消息指將會因有關指控而受到抹黑,但有關指控直至11月才公佈。 

蘇嘉豪當選之後,才知道案件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而且……周庭希指,對敢於挑戰當局的人來說,這將產生“寒蟬效應”。 “這不僅是針對蘇嘉豪,而是針對本地爭取民主的整個年輕人陣營。” 

香港事件的迴響 

蘇嘉豪的情況與過去一年香港反對派陣營數位議員的資格事件相似,表明北京加強了對兩個特別行政區自治權的控制。自提倡港獨的梁頌恆和游蕙禎2016年11月被香港立法會解除職務後,亞洲金融中心民主陣營的另外六名議員亦由於就職宣誓事件而被免職。 

香港媒體援引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的話,澳門借鑒香港,兩地政府都用司法手段鎮壓各自的民主運動。 

不過,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系講師楊鳴宇卻發現港澳之間的情況有所不同:蘇嘉豪並未被終止職務。 “蘇嘉豪的情況與香港不同,不涉及中國內地與澳門之間的任何衝突。” 他認為,“儘管在去年的立法會選舉過程中,他被媒體標籤為‘親獨立的維權人士’,然而,蘇嘉豪的政治訴求和行為,以國際標準來看,是溫和的。” 

然而,學術界對蘇嘉豪事件的結果感到震驚。“澳門的立法會被建制派支配,言下之意是,蘇嘉豪本身對案件審議的影響不大。”楊鳴宇認為,“他取得的席位甚至有助於改善立法會的形象。” 

打壓 

雖然楊鳴宇不相信此案會和2014年高官離補法一樣引發大型抗議或行動,但政府信譽已然受創。他推斷:“案件使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質疑澳門政府和立法機構的合法性,從長遠角度來講,政策執行和治理將面臨更多障礙。” 

楊鳴宇的澳門大學同事、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則表示,中止蘇嘉豪職務一事會加重本地居民對立法機構的負面看法。澳門青年創智發展協會和澳門科技大學去年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456名居民中有59.6%給予立法會低於60分的分數。根據該項調查,議員平均得分僅為46.2分,居民普遍認為立法會缺乏獨立的聲音。 

余永逸說:“政府剛剛任命了七名議員,當中大部分是學者和專業人士,以改善其‘橡皮圖章’的形象。澳門設有33個席位的立法會中,有14名議員由民選直接產生,12名由部分業界代表選出,另外7名則由行政長官任命。” 

“在匿名投票中,28票讚成,4票反對,決定了蘇嘉豪議員中止職務的提議。這表明,當政府設定立場後,議員完全支持政府的行動。”他補充道,“之前為改善立法會形象所做的一切努力,到現在都化為烏有。” 

行政長官的堂弟,間選議員崔世平對此並不贊同。他認為有關案件對立法會的影響重大。 “許多議員同樣在批評政府, 我並不擔心立法會會失去其代表性。”他說,中止這位民主人士職務的決定是“集體決定”。 

重返街頭 

儘管許多人對蘇嘉豪被停職一事感到吃驚,然而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並不這樣認為。他稱,由於長期從事政治運動,不尊重立法機關的禮儀和傳統,即公佈大會閉門會議的內容,這個活動人士的行為已經“長期封殺了自己的命運”。 

葡文媒體12月援引華年達的話說:“我不認為中止一事會引起社會的任何不滿。” 他對此沒有回應。 

余永逸稱,澳門和香港議員被取消資格和停職的事伯表明,地方和北京方面可能對兩大特區的民主運動採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不過,反對派陣營不會被輕易鎮壓。他指出:“遭到停職後,情況會變得更加兩極化:或許有更多年輕人選擇走上街頭,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在立法會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蘇嘉豪遭到停職一事後,新澳門學社發表聲明表示,中止不是世界末日,“即使學社面對再嚴厲的政治打壓,也不會後退、言敗,我們將無畏無懼地挑戰不公。” 

在蘇嘉豪諸多評論中,挑戰不公也是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在立法會上發表質詢,認為那些願意與不公作鬥爭的青年被羞辱,甚至面臨政治迫害。” 他說,“如果政府未能處理年輕人關注的問題,只是試圖與那些讓問題更突出的人‘打交道’,這將對未來20、30年新一代的未來造成影響。” 


什麼是加重違令罪? 

根據澳門《刑法典》第312條的規定,違令罪是指違反法律規定或當局及公務員的吿誡,不服從由有權限當局或公務員依規則通知及發出的應當服從的正當命令或命令狀的行為。這一罪行可處最高一年徒刑,或科最高一百二十日罰金。如有法律規定在該情況下是以加重違令罪予以處罰,則刑罰最高為二年徒刑或二百四十日罰金。 

這項指控通常是用於那些毒品影響下駕駛的罪行,但是本地政治觀察家則抱怨,近年當局越來越多地利用這一指控起訴抗議人士。根據保安司數據,自2014年,澳門共有14起涉及抗議和示威活動的案件,58人遭到指控。 


五十天內 

在被中止職務前,蘇嘉豪在立法會短短五十天的任期內便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議員之一。 

蘇嘉豪在十月宣誓就職的第一天,就要求所有競選立法會主席的候選人在投票之前先進行闡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要求,毫無疑問地被議員們拒絕。 

與其他議員相比,蘇嘉豪與學者、議員林玉鳳經常參與審議法案和議案的立法會全體會議,而且大部分時間都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多年來,蘇嘉豪所屬的新澳門學社一直要求立法會向傳媒全面開放委員會會議並且進行電視直播,蘇嘉豪向立法會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他把閉門會議形容為“黑箱作業”,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會議內容,這一舉措被其他議員斥為“不敬”。 

然而,在11月施政報告發佈會上,蘇嘉豪與崔世安的互動給公眾留下了最難以磨滅的印象。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他要求政府高級官員需為同年八月底致10人死亡的“天鴿”風災所造成的破壞負責。 

他對行政長官的回答感到不滿,並且在會後與官員握手時說:“你必須承認,你要承擔責任。” 


不同的命運 

蘇嘉豪並非第一位在四年任期中遭刑事指控的議員,但其前任的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商人、議員陳繼杰,原名趙河暢,1997年回歸前夕被指控僱用非法勞工。然而,當時的立法會以21票反對,1票棄權,1人贊成否決了停職的動議,這意味著有關起訴必須推遲至其任期結束。 

曾涉嫌參與九十年代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競選金融醜聞的陳繼杰,在任期還有兩年才完成之時,於1999年4月失踪,據稱涉嫌與香港公司詐騙案件有關。其空缺最後通過缺額補選,由婦聯的容永恩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