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 Oct | 內地化 | 教育香港

近幾年來,有意見認為澳門應當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啟發香港,但這曾經只不過是寬鬆的話語甚至善意的炒作,但中國第三大領導人今年五月訪問澳門落實了這一點。 

澳門記者兼研究員José Carlos Matias認為:“今年早些時候,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訪問澳門就是一個例子。” 

Matias 告訴本刊記者:“訪澳強調的信息是:澳門是推行‘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從北京的角度來說,澳門做得很好。澳門就第二十三條立法和地方社會似乎堅持國家主權和愛國精神的態度,與發生了嚴重的問題的香港特區形成對比。” 

負責港澳特區事務的內地最高級官員張德江到澳門訪問三日,“實際上,兩大相鄰特區的時間是一樣多。精心挑選的行程,讓他每一站都能夠把澳門當作教訓香港的教材,稱讚澳門的成功之處。” 香港美籍作家Suzanne Pepper寫道。 

“雖然他從來沒有過多地作比較和評論,但沒有人會錯過他釋放出來的信息。香港的社論作家都用‘指桑罵槐’來形容所達到的效果。”她補充說。 

其中一個例子:張德江到澳門立法會發言時,“從多方面讚揚和勉勵立法會議員,這些卻恰恰與北京不滿意香港立法會的方方面面有關。他讚揚澳門議會通過與叛國、分裂國家等議題相關的第二十三條立法,保障了國家安全。澳門於2009年通過了有關法律。” 

根據Pepper的研究,張德江還“向議員提出數點要求。他們應信守誓言,尊重國家、憲法和行政主導體制。要注重經濟發展,保持愛國愛澳精神。他們也應該尊重立法程序,拒絕參與破壞性行為,例如恐怖和暴力。我們無從得悉澳門的議員是否犯下了違規的行為,也許張委員長只是在先發制人,以免他們嘗試仿效香港廣為流傳的行為。”《Hong Kong and Macau: A Tale of Two Ex-Colonial Cities》的作者說到。 

張德江令人印象深刻的訪問標誌著中國與港澳三地關係的新階段,但這並不是北京當局第一次利用澳門特區“警告”香港:時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的張曉明曾於2009年說,澳門的政治制度“更具建設性”,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均比香港更加合作,更加協調。 

“張曉明的說話暗示,北京斥責港澳兩大特區所有效仿以三權分立為特徵的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改革,因三權分立的架構或對北京對兩大特區的控制造成挑戰。”前澳門大學教授仇國平(2013​​)表明。他認為“澳門對北京的服從受到了中國官員的讚許,使得澳門與北京間的關係比香港與北京更為融洽。” 

這種三角關係的演變難以預測,但用香港政治評論員盧兆興教授的話來說,這是一個程序問題:“澳門在政治方面也是脫穎而出,原因是其穩定性,香港的地方主義與反政府抗議已司空見慣。 澳門的社會和政治和諧已經被北京視為‘一國兩制’的理想模式,香港則表現得更具爭議。” 盧兆興曾在本刊9月的雜誌中作出闡述。 


令人頭痛 

政治學家仇國平告訴記者:“香港仍然是令北京頭痛的問題,澳門幾乎不能離開北京的支持。” 

“但問題是,香港的許多方面對北京的戰略利益而言至關重要,都被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例如香港的法律制度、監管金融部門的框架及其國際網絡。 同時,香港的本地認同強烈抵制文化同化,這主要集中體現在語言傳統、教育、大眾傳媒和對香港如何從一個荒島發展至國際大都會的集體記憶。”前澳門大學教授仇國平教授說。 

正如仇教授所說,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北京的澳門政策受到了香港局勢的影響”。 

仇教授指出,“自2003年7月1日,香港回歸六週年之際,五十多萬人上街抗議香港政府一系列失敗的公共政策後,北京更加主動地干涉香港的內部事務。” 

“自此之後,香港被迫在經濟上更依賴內地。北京對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更加紮實。北京的香港政策和澳門政策也被放置於同一政策框架之下了。”仇教授在《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China’s Macau Policies》一文中寫道。 

 

> 內地化 | 從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到全國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