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消除的歧視


文:Inês Almeida 

成立於10年前的澳門關懷愛滋協會(MACA)提供熱線諮詢輔導服務,同時到學校和企業開展宣傳活動,推廣HIV病毒傳播等相關信息。協會致力袪除歧視,以維護愛滋病患者的基本人權。 

協會理事長鄭麗儀說:“你有遇到過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士公開談論這種疾病嗎?沒有,對嗎?這表明,歧視仍然存在。人們選擇避而不談,因為他們害怕別人的眼光,所以把自己藏起來。” 

“他們選擇不告訴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和身邊的其他人。他們不願分享這些信息,因為他們認為,社會未準備好接受HIV病毒攜帶者。他們對歧視無可奈可。歧視真實存在,我們仍然不知道怎樣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這有許多原因。“首先,這種疾病無法治愈。其次,人們仍然相信,很容易就會受到感染,這根本不是真的。你需要接觸到受感染者的血液或某些體液,才會受感染,這並不發生在正常的交往中。”她說,“但人們仍然堅信,與病毒攜帶者的密切接觸也足以感染愛滋病。HIV病毒攜帶者因為害怕失去工作或被迫離開自己的崗位,不敢告訴身邊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鄭麗儀稱,在一個家庭裡,往往無法面對這一疾病,“這種情況尤其會發生在老人家身上,來自不同的年代,他們無法了解愛滋病病毒,亦無法處理所面對的事情……對患者造成巨大壓力,不僅僅是疾病本身,還有人們看待他們的方式。” 

“當人們談論愛滋病病毒和愛滋病時,往往傾向於把這種疾病與不太道德的行為聯繫起來,患者亦因而被打上不純淨,甚至骯髒的標籤。” 

問題蔓延到就業市場,她說:“我們的一個同事曾鼓起勇氣,把自己的愛滋病病毒呈陽性一事告訴較為親密的同事,其他同事聽說這件事後,對要與他一起工作感到害怕,他亦因而被解僱。” 

鄭麗儀認為這種情況“不公平,因為你不能以此為理據,貿然解僱自己的員工。這是非法的。” 

最後,鄭麗儀的這位同事決定不投訴,因為這會令更多人知道他患病的事情。 

“如果他到政府部門投訴,”鄭麗儀說,“就會有更多人會知道他有病。他只是沒有勇氣這樣做,特別是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會得到任何保護……他告訴身邊的同事,是因為他信任他們,但自己卻被解雇了,所以他感到不安和沮喪。” 

改變心態 

這位協會理事長表示,人們對付這種疾病的方式與自己的“內心恐懼”有關,這種恐懼每天都在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告訴人們,沒有理由去害怕感染者。愛滋病毒攜帶者可以過正常生活。我們通過學校、企業和其他實體機構傳播這一信息。” 

然而,鄭麗儀說,近年來,這種恥辱感和歧視在慢慢消退。“三、四年前,我們舉辦了免費擁抱等運動,當時,大多數患者都遭到了拒絕,因為人們害怕參與。”她說, “我們分發傳單,卻沒有人願意接過傳單,又或者在略略閱讀後,禮貌地拒絕我們。”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我們啟動一場活動時,人們接受我們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到當中的變化,尤其是年輕一代。” 

1986年澳門確診首例愛滋病,截至今年1月,已確診700多例。“過去,傳播的主要途徑是吸毒者之間共用針筒,但性傳播已成為了目前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專注於推廣安全性行為。我們必須告訴人們如何保護自己,尤其是那些年輕的人。”鄭麗儀說。該協會還為性工作者提供免費的快速測試。 

“如果他們在無保護的性行為後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感染,可以來找我們預約測試。我們會提供一個受保護和安全的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為他們測試。”她說。 

同時,協會還設有諮詢熱線,若人們“不確定是否感染,可以致電我們,尋求幫助。過去,已經有超過3,000人聯繫我們,尋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