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管放需有道

《商訊》2023年3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去年底政府突然「宣佈」新冠疫情過去,一切封關措施盡撤,澳門大門重開,旅客湧至,經濟乍現小陽春,二月博彩毛收入103.24億澳門元,較去年同期升33.1%,雖較一月的115.8億元回落,但二月沒有農曆新年兼只得28日,賭收仍過百億,實超大行及業者估計,數字相當理想。然而,心水清者均明白,2月亮麗數字背後有三年消費、博彩積壓、新年效應等因素在内,釋放瞬間威力強大,然小陽春能維持多久有待觀察。不要忘記,短、中期内,澳門主要客源仍是内地,内地同胞來澳的簽注政策及全國政經形勢時刻在變,澳門經濟未來去向現難下定論,變化才是常態。

適度多元是現屆特區政府的目標,剛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公佈「二○二三年計劃草案報告」,重申要支持澳門不斷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深化港、澳特區與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就澳門特區政府而言,觀乎現時的策略大概仍是短期押注六大博企、新博彩合同,總之大包圍式的向旅遊、表演、娛樂、文化、體育、餐飲、中醫藥及開拓國際客源等去衝,衝得多少就多少。

中、長期則靠橫琴粤澳深合區,事實近來動作頗多,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政府二月底發佈了《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當中涉及三十條金融改革措施,冀吸引澳門金融業,不少媒體將標題放在「有序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作為小額支付使用」之上。另外,深合區又發佈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支持澳資企業發展的扶持辦法》將從租金補貼、裝修補貼、品牌落地獎勵、經營獎勵、研發費補貼等方面,扶持澳資企業。客觀説,相關政策較之前的具體了一點,亦有一定補貼。惟現況是,澳門以傳統中小企為主,金融一直非強項,主要是「國資」有否政策都好,中央一聲令下,進駐橫琴幾屬必然之舉。至於其他本地中小企會否因上述的「意見」及「辦法」而揮軍橫琴?現階段多在觀望,因以澳門中小企的特性、規模、能力,看著橫琴這個大地盤,還有多不勝數的閒置高級商廈單位,結合過去幾年内地及當中的自貿區等經驗,自不會輕舉妄動,此人之常情,始終「唔係猛龍唔過江」,澳門有多少條猛龍?自認有能力並看到市場的,根本不用政府提、催,早已著了先鞭!

深合區對澳門中小企「有點遠」,比較近的是如何疫後重生,固本培元。擺在眼前要特區政府重點處理的,是如何有效監管博企去履行新博彩合同,特別推動博企業務多元的同時,惠及土炮中小企。要知,以博企巨大的財力、物力及人力,很多工作可不假外求,一條龍自己包辦,如此中小企便難以受惠,這應不是政府、社會所樂見。另一方面,筆者一直強調,對博企不能管死,須給予應有及適當的空間,讓其發揮,市場主導,政府不能插手太深,否則外行人管内行人,結果便「攬炒」。

或許,這看上去有點矛盾,「你講晒啦!」事實上,公共政策、經濟政策的「管與放」從來為難事,法律、制度既要制訂、成文、公開,留有彈性,執行時又需智慧、看時機,這正正考驗政府及官員的能力;如何平衡矛盾、在矛盾中前行,亦是施政水平、政治智慧高低,以及高質人才價值的體現。任何事都自動波,人人都自動自覺,凡事非黑即白,哪有這麼理想?真實的世界充滿矛盾、變化,極端故然要不得,如何中間落墨很考功夫。

無奈的是,新的十年博彩合同開始了兩個多月,似乎未看到太大變化,而且有點亂。特區政府及博企至今尚未詳細公佈過相關的監管規章、制度,公眾所知也有限,想給意見也無處入手,何論監督?就算博企未來十年的詳細發展藍圖,中小企能有多少空間從博企多元化業務的過程中提供服務亦看不清,如何達至全社會適度多元的目標?特區政府必須確保以上東西盡量透明、公開,有制度才能監督、調整,不能什麼都拍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