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前言】護己護人

《商訊》2021年 6 月 | 主編前言


受疫情變化影響,五月澳門社會經歷了高低起伏。五月初勞動節假期期間,澳門錄得自疫情爆發以來最多的旅客量,雖然遠不及疫情前的情況,但似乎看到了疫情爆發後的小陽春,零售業更錄得大額增幅,令人覺得經濟復甦有望。但五月底廣東疫情開始爆發,防疫措施收緊,又再次不容許非澳門居民經廣東進入澳門,澳門的經濟尤其是旅遊相關行業又再次䧟入低潮。 

自內地疫情受控後,雖亦間中出現某些地區疫情反覆,但由於這些地區離澳門都較遠,感受到的威脅較低,今次廣東的疫情距離很近,且澳門與廣東省早已通關,人員往來頻繁,因此廣東省疫情爆發後,澳門受到波及的機會很高,特區政府收緊各項防疫措施確是無可厚非。 

過去一年多澳門疫情一直穩定,至今仍沒有本地感染個案,政府亦嚴防輸入個案進入社區,至今許多人已有防疫疲勞,對防疫開始掉以輕心,甚至外出不戴口罩,更甚者認為政府硬性規定撘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餘”,亦令政府推出疫苗注射至今,注射率仍然偏低。 

不過廣東省爆發疫情確令人們開始提高警惕,重拾防疫意識,但最好的保護還是要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不止是保護自己,亦是保護他人,尤其是一些不適合接種疫苗的人士,除了日常的防疫外,只能靠其他人注接種苗保護,所以為己為人,接種疫苗是在疫情下最好的保護方式,希望市民能提高警覺,盡早接種疫苗。 

水患無了期 

澳門低漥地區水浸已見怪不怪,當每當颱風或大雨時必然出現水浸情況,差別只在於嚴重程度而已。不過過去出現嚴重水浸多在颱風吹襲時,暴雨期間出現嚴重水浸的情況不多,但早前連續多小時的暴雨,令低漥地區頓成澤國,雖未出現如颱風“天鴿”般的災情,但由於商舖沒有預先作好準備,不少貨物被水浸,損失不菲。 

水浸問題一直沒法解決,除了澳門地理位置等不可抗力因素外,澳門的下水道網絡老舊亦是問題之。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澳門的常居人口亦持續增加,對公共設施的需求亦日益增加,但由於開挖更換下水道工程費時,亦會直接影響居民日常出行,所以很長時間都沒有全面規劃更換主要渠網,只是隨著極端天氣增加,改善澳門的下水道及相關配套設施理應排上工作日程。 

其實每年澳門因為水浸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少,多年前高士德區下水道更換後,高士德及筷子基一帶的水浸情況曾一度有明顯改善,只是好日子只維持了數年,情況又再逐漸惡化,至近年又再繼續成為重災區,災情更有過之。 

因此,針對澳門的水浸情況,政府應檢視一遍澳門渠網的情況,做好更換規劃,同時亦可研究是否可以借助新技術令渠網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即使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亦要盡量減低水浸造成的損害,對居民、社會及政府均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