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自學成材致力培養本地網絡系統人才 ——生産力中心經理區志煒

“做到老,學到老”知易行難,更甚者要自學成材?剛被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賽會委任為“網絡系統管理”項目總專家的區志煒,就是IT自學專家。身為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資訊科技部經理,他開口埋口話自己老,其實作為70後,”知天命”卻雄心不減,挑戰一個接一個。他說,IT人都可做管理層,網絡系統管理大有前途,並非”IT Dog” 

圖、文:甄慶悅


運動員嚮往至高無上的夏季、冬季奧運會,專業界也有個“世界技能大賽(Worldskills)”被譽為職技界奧林匹克,取得入場券或得獎往往贏在起跑線,負責賽事籌辦更是專家中的專家。區志煒去年11月被委以重任,籌辦今年10月上海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其一賽項,“好欣喜、感恩,得到各地專家的信任及中心的支持。雖然責任、壓力都大了,但這也是推動力。” 

按傳統思維,科技專家當然科班出身,區志煒靠的卻是自學、勇於不斷挑戰的心及眼光,對正在看youtube或者上網課學習,想有更佳前景的你或有所啟示。時間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門並不富裕,區志煒是個窮小子,一家六口、四兄弟。當時年紀輕輕便要剪線頭、做膠花、做暑期工幫補家計,乃社會的普遍情況,作為大哥的他尤為勤勞且上進,“我自細對化學、物理等感興趣,選讀了電子。中四時,慈幼才有電腦專科。雖然無緣正式學電腦,但我找電腦阿sir教,他很好人,既搞興趣班,又肯課餘或星期六、日開放電腦中心,這樣我就開始接觸電腦、寫程式。” 

不學尤自可,一學即一發不可收拾,“很快我就迷上了電腦,因為好好玩。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透過程序可以完成很多工作,例如畫圖,很有滿足感。當時學電腦很局限,只能靠老師教或者看書,但書不多,很難找。”中學時代的區志煒預視到,電腦將不斷演進,出現人造智慧等,結果一語成籤。縱使當年要養家,1990年中五畢業即投身社會,在CTM做光纖通訊網絡技術員,但他沒放下電腦,“當時一個月人工4千多,我死慳死抵儲了一年錢,大概用一萬五千元組裝人生第一部電腦,難得每年去一、兩次香港,便到深水埗買一大堆電腦書,自學寫程式、做數據庫。” 

預見網絡熱潮 

2000年前後,互聯網興起,引發“dot.com”熱,敏感的區志煒又預視到,資訊科技即今天人所共知的IT,勢不可擋,故萌生了新想法,”我當時做通訊的技術成份比互聯網要高及專業,但通訊行頭很窄,只有CTM請我,其他便無用武之地。IT的未來發展及應用則廣泛得多,我開始思考,是否要轉型?既然工作了一段時間,應該要補充之前缺失的學位,同時要加強應用能力。”心動不如行動,區志煒一方面報讀暨南大學的兼讀學位,2001年又報了生産力中心的Windows Server課程,及後獲導師邀請而擔任兼職助教,”我就當挑戰自己,2002年開始,他負責教理論,我專注於教實習。一年後,我擔正,之後再朝網絡系統方向發展,先自學思科的設施及技術,然後教人。” 

人到中年三字頭,星期一至五返正職、在中心兼教,星期六、日又要讀書,難辛程度比今天的“996”有過之而無不及,難得區志煒05年暨大畢業後,09年再以遙距方式取得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e-Commerce Engineering 碩士學位。他坦言,不斷學習的驅動力是興趣及事業心,“再讀書時,我已結婚,小朋友亦已出生,身兼幾職,過程很辛苦,什麼私人時間都沒有。不過,我自細求知慾強,對電腦很有興趣。加上我覺得,將來想再發展,必需有學歴。因為社會好現實,並非有能力就夠,還要有學歴。有學歴做什麼都事半功倍,否則總差一點點。故不論多辛苦,我都要讀碩士,幸好當年尚年輕!” 

不論什麼年代,自學都不容易,近年又興起網上學軟件、藝術、外語等,惟中途放棄者更多,“自學的最大困難,是遇問題要自己找答案。現在學什麼都好,互聯網都有很多資源,不一定要問人。故自學最重要決心、恆心、持久度,成功的前提是一定要對想學的東西感興趣,且有客觀需要。例如,我當年兼教中心課程,需對理論、技術了解得很透徹。即客觀上,我需要學士、碩士資歴,亦很想完成這件事,故能堅持下去。”他相信教學相長,由始至終沒停過追求知識,當上世技賽專家後亦自學了很多東西,“大賽題目超越了我們平時的要求,要不斷自學去彌補不足才能教學生。” 

帶隊參賽成績不俗 

區志煒精於IT,也勇於挑戰、善於把握機會,由加入中心做助教,到正職當工程師,08至12年又試過轉職政府工,最後發現“教培”才是其職志,12年重返中心,現主要管理“數碼匯點”並專注於人才培養,籌辦各類面向業界人士的專業IT課程,另外還會舉辦面對中學生、大學生的IT應用課程、比賽。14年開始,區志煒負責世技賽培訓,15年首次以專家及評判身份,代表澳門培訓及帶領選手參加“網絡系統管理”項目,澳門選手取得“卓越表現奬”,以後兩屆都有參與,2019年黃敏新取得全球第9名及“卓越表現奬”,成績為三屆最佳。區志煒說,澳門學校會教寫程序、網頁及App,卻較少教網絡系統,故學員基礎比較弱甚至白紙一張,中心的課程設計須由零開始。整個培訓、選拔歴時約一年、幾百個小時,一級級甄選、淘汰。大部份學員都像他當年般熱誠,很投入去學習,求知慾強,尤其選出最終代表時,“起初一週學12小時,最後要在暑假高強度培訓,日日回中心練習6個小時或更長,他們的耐力比我更強,令人欣慰,要知現在的年輕人會被很多東西、娛樂所吸引。” 

三度帶隊參加世技賽,區志煒難忘事甚多,試過辦甄選賽,為時約五個小時,有學生尾段不舒服都堅持完成,之後即找家人接去看醫生。15年到巴西參賽更為他帶來眾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21個小時航程的飛機,第一次體驗到早上未夠七點便起床準備、去賽場,晚上十二點後才回酒店。如此一連8日的準備、比賽,印象好深刻,過程很辛苦,惟各國專家都很熱心、無怨言,感覺很開心、值得!另一難忘的是19年,我們拿到第9名,雖不算很前的名次,但在網絡系統管理來說不容易了。” 

區志煒解釋,“網絡系統管理”比賽,每屆均約有3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參加,澳門約處中上游,與中、日、韓、新、俄等傳統強隊有距離, 其一原因是部份選手就讀類似職業中學的學校,用三、四年時間專注於賽事培訓,澳門選手皆讀正常學校、課餘培訓,且澳門導師不止於比賽培訓,還有其他課程及日常工作要兼顧,即兩方面都輸蝕,比較佔優是澳門學生鬥心好、領悟力強。他稱,過去澳門選手都達世界認同水平,技術能力紥實,比一般畢業生有優勢,“坦白講,今次我們不會追求很高名次,會爭取前十,前三則比較渺茫,但最少要拿到卓越表現獎。因一般來說,約一半選手會拿到,得到這獎就證明能力達國際認可。”網絡系統管理前三天比賽,各地選手需按大會題目要求,架設小型網絡系統,如能提供到網站、電郵等服務,當中要做各項設定、安全性等,全要達業界標準。最後一天,賽會會加一個未知的非常規性問題,要求選手排錯,這是最考人的環節。 

澳門人才專業能力獲肯定 

澳門只是個六十多萬人口的小城,歴年在世技賽不同項目卻表現不俗,且不限於金、銀、銅等獎項,澳門專家的專業、統籌能力也得到大會的認同及信任,生產力中心副理事長關治平、經理麥誠軒2019年被委任為“時裝技術”、“網站技術”比賽技術總監,區志煒也剛進總專家行列。要知道,近年世技賽的不同項目皆由技術總監、總專家及副總專家組成“三頭馬車”,主力籌辦、帶領其他專家擬定題目等,總專家及副總專家由各地專家投票選出,再經大會委任,“我想,是中心有共同的文化、理念。我們除帶學生去比賽,亦有認真做好專家工作的心。例如,我們賽前幾個月已積極幫賽會做準備,比賽時又會主動、熱心做不同工作。另外,選手每日比賽六個小時,做專家的都要用四、五個小時去評分,過程肯定有不同意見及爭拗,我們始終保持著專業、客觀、公平的態度,這些別人都看在眼内,記在心裡。” 

“中心很鼓勵、支持我朝關小姐的方向發展,爭取做賽事技術總監,我自己都有意向,樂於接受這個挑戰,儘管2017年嘗試失敗了,2019年卻被安排出任其中一個小組的副組長,之後我再自薦總專家選舉,幸運地獲得各地專家的支持及信任。我想做兩屆總專家後,挑戰技術總監這個最高位置,考驗自己的能力。” 

以往澳門社會比較保守,IT投入及使用未算普及,區志煒指今時不同往日,IT已無處不在,隨著大量賭場、娛樂酒店啟用及科技發展,澳門社會及企業越來越重視IT,經營模式亦在改變中,甚至不得不用IT,否則營運都成問題,“現在返辦公室,人人第一時間打開電腦。公司一定要有網站、App、微信號,這些全需要IT。中小企都不例外,例如電子點餐、電子支付、加入外賣平台等,起初有些食肆、小販不接受,現在都受落了,拿現金反而‘怪怪地’!” 

為提升IT應用,生産力中心早年推出了“會計易”、“計糧易”等軟件予中小企,課程亦有針對性。區志煒表示,中學、大學IT課程比較學術,中心的課程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兼備,特別著重實踐,並盡量與Microsoft、思科、Adobe等業界認證掛勾,有相對應的實習安排。他亦觀察到澳門企業開始認同員工是公司重要資産,願意投資員工培訓,“過去多是學員自掏腰包來上課,近十年公司或政府部門支持學員來讀書的佔比上升了。” 

網絡系統發展前景佳 

IT範圍廣,包括軟硬體,最多人接觸到Web(網頁)、App(應用),區志煒亦坦言,Web、App有東西或者設計讓人看得到,易引起興趣,惟做網絡系統有難點,“第一是比較沉悶,無東西可給人看;第二,網絡系統設定很困難。我沒特別板斧去吸引年輕人學網絡系統,就靠各類電腦、IT比賽去吸納,繼而遊說或鼓勵他們學習。”但論在澳門的前景,網絡系統或許更好,且本土人才不足、需求大,”寫Web、App可以外判到內地或者其他地方,網絡、系統雖有部份管理工作可外判,但硬件很重要,核心要有人現場去架設、跟進、維護,這些難以外判。故從事網絡系統管理的人工比較高,缺點是辛苦,如做大型酒店要輪班、On call。” 

格仔裇衫、淨色Tee、牛仔褲,内斂、宅男主導,這是對IT人的刻板形象,區志煒則隨和,語速慢、條理分明。他說,澳門中外文化匯集,澳門人在網頁等設計方面有優勢,可迎合到外國人口味,網絡系統則不然,”一個伺服器動輒就有上百個設定,要做很長時間,所以做網絡系統需要頭腦清晰,觀察細緻入微,有耐性。現實上男生居多,女生甚少,但澳門的吳翠妍早年曾獲得思科網絡學院大中華區比賽冠軍,現在都入了行。” 

“IT在全世界均不可或缺,是有前景的行業。或許有人覺得,IT人做不到管理層,做死一世‘ITDog’,不如讀工商管理。其實,IT都有晉陞機會,都有高管,並非‘Itdog’。何況你讀工管都不一定能做到管理層,現在個個都是大學生!”這是近月港劇《IT狗》引發熱話,作為澳門眾多IT人師傅區志煒的感受,他建議中學生多接觸IT,了解不同範疇,“包括Web、App、3D模型、網絡系統等,了解自己興趣在哪裡,入大學就報相關學科,同時要多學應用技能,如此在大學時已理論實踐兼備,一畢業就ready好,可直接工作,不用花時間去補充應用技能。” 

至於遠期目標,區志煒冀為澳門培養更多IT人才,助力智慧城市建設。他分析,智慧城市範疇多,主要包括交通、醫療、旅遊、公共行政、教育等,特區政府已推動了好幾年,仍會繼續努力,因建設智慧城市需要長時間、多資源,澳門可在人才培訓、參考澳門以外地區成功經驗方面多下功夫,“可以多派人去外地觀摩交流,亦無須去很遠,杭州、深圳等很多內地城市已經很先進,澳門可從中學習。”至於人們普遍關心的互聯網頻寬、網速問題,區志煒認澳門不及香港,當中去外地網站不算慢,但仍可加強“出口端”的頻寬,讓澳門人或企業訪問外地網絡/網站時能享更高速度,能更好地支援高頻寬需求的應用,另要著力發展網頁内容、應用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