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笨拙、古板、劣質

澳門輕軌鐵路營運狀況百出,使用人次少且入不敷支,公衆呼籲儘快改善,範圍從設置自拍熱點、推出限量版紀念品到提供免費乘搭服務,以推動輕軌網絡的快速擴張。 

文:黎祖賢 


10.3億澳門元 

– 澳門輕軌2020年營運成本 

澳門輕軌系統問題接連不斷,絕對沒有誇大其詞。作爲澳門輕軌系統首條​投入營運的路線,氹仔線受多次工程延誤、訴訟和爭議影響,工期長達二十年,終於在2019年1月投入運營。然而,澳門輕軌未有因此遠離厄運。 

氹仔線正式通車不到兩個月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項耗資逾100億澳門元(折合約12.5億美元)、且每年運營成本約10億澳門元的項目,在旅客數量急跌、缺乏本地居民支持的情況下,狀況冷清蕭條,觀察人士要求當局採取行動,提高該大白象項目的經濟效益。 

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輕軌)為一家政府公營機構,負責監管輕軌系統。公司公佈最新年度報告透露,澳門輕軌氹仔線於2020年全年總共接載了乘客近106萬人次,即每天有2,891人次使用其服務,其中2020年1月,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錄得日均載客量16,000人次。 

繼2020年2月免費乘搭活動結束,加上疫情衍生的負面影響,輕軌系統的日均載客量徘徊在1,100至2,200人次之間。2020年年報同時指出,去年全年票務收入,即公司目前唯一的收入,合共298萬澳門元,單程票價由6至10元不等。 

相比之下,澳門兩家公共巴士公司去年全年的載客量受疫情影響下降了27個百分點以上,但仍錄得了約1.66億人次,即每日載客454,700 人次。 

2,891人次 


– 澳門輕軌2020年日均載客量 

“無底洞” 

最近,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在一次研討會上建議政府暫停輕軌營運,以節省公帑。“輕軌不是商業或私人項目,我們不應過多關注其利潤,但仍須將其經濟效益納入考慮,”他解釋,“項目的運營效率實在差強人意,運營和維護成本巨大,加上載客量極少……另外,輕軌服務無法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 

“因此,我認為在橫琴延伸線和澳門半島東線等其他線路和分段完工之前,暫停輕軌氹仔線的運營是有道理,”他進一步表明,“停運確實會出現一些問題,奈何維持運營成本太高——政府不能一直往無底洞投入資金。” 

目前,耗資102億澳門元的澳門輕軌氹仔線全長 9.3 公里,設有 11 個車站,是唯一一條投入營運的輕軌線路;此外,政府計劃投入高達45億澳門元在媽閣興建車站,將輕軌系統接入澳門半島,料2023年落成。此外,耗資34.6億澳門元的橫琴延伸線,即連接氹仔線和澳門—橫琴邊境設施的工程也正在進行中,計劃於2024年完工。 

澳門半島東線全長7.65公里,連接氹仔線與新填海地段及拱北關口,預計將於近期進行工程公開招標;全長3.3公里的石排灣線因去年招標結果未能達到預期,政府決定重新招標。作爲輕軌系統的主要部分,澳門半島的兩條主要線路至今仍未有進展,原因是社會有聲音質疑工程或將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項目的運營效率實在差強人意,運營和維護成本巨大,加上載客量極少,” 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表示,“另外,輕軌服務無法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 

免費乘搭 

時事評論員林宇滔認爲,政府對項目投入巨大,暫停營運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他補充說,澳門輕軌系統去年的年度運營成本約為10億澳門幣,“運營成本高得離譜,項目難以收支平衡……,所以政府應該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項目可能帶來的社會效益。” 

澳門輕軌年度報告顯示,去年輕軌系統的運營成本總計10.3億澳門元。儘管該份報告沒有提供開支明細,但開支實際上包括了向香港鐵路公司支付 58.8 億澳門元,用於澳門氹仔輕軌路段首80個月的營運及維護服務。此外,澳門政府此前曾透露,輕軌系統每年的電費為4,000萬澳門元。全賴澳門特區政府提供的10.7億澳門元補貼,澳門輕軌仍“創造”了盈利4,776萬澳門元。 

由於輕軌系統每年運營成本約10億澳門元,除票務收入外沒有其他收入,若將單程票價固定爲每人10澳門元,澳門輕軌系統的年均載客量必須達到1億人次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氹仔線開通首兩個月錄得了較高的載客量,分別為日均33,000及16,000人次乘客。考慮到此期間提供的免費乘搭服務,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提議向公衆提供免費乘坐服務,“吸引居民及遊客搭乘”。 


“運營成本高得離譜,項目難以收支平衡……所以政府應該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項目可能帶來的社會效益。”時事評論員林宇滔認爲。 

支柱 

“政府數年前決定首先開通氹仔線時,社會人士一直力促政府輕軌應該要接駁到媽閣,以提高效率,” 林宇滔說。 “因此,當局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媽閣站工程如期進行。” 

此外,他還提議進一步優化乘車細節。例如,乘客不能直接使用澳門通或澳門電子錢包入閘,需要用澳門通買車票,再用車票入閘。“過去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問題不斷,公眾難以對輕軌產生信心,”他指出,“政府應該改善對輕軌的規管和整體計劃,提升輕軌系統在公共交通中發揮的作用。” 

按照特區政府過去二十年的規劃,輕軌應在本地公共交通系統扮演“支柱”角色,輔以公共巴士、的士等其他交通方式。然而,這一願景尚未實現——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都將無法實現。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今年出席立法會會議時坦誠,到目前為止,輕軌並未給澳門帶來任何好處,但他沒有提出任何能夠提高輕軌載客量的短期舉措。在輕軌公司年報中,澳門輕軌表示自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已著手開拓“商業項目”增加收入來源。然而,此事至今仍沒有任何進一步消息。 

打卡熱點 

“輕軌系統未能接駁本澳其他地區以至各個口岸,輕軌相關設施及配套並未完善,輕軌與巴士之間沒有轉乘優惠,難以吸引居民搭乘。”何潤生議員稱。 

在短期內的可行之法是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例如:增加車身廣告、站點廣告、推出以輕軌為主題的限量版紀念品,如明信片,並增設販賣文創產品的自助售賣區,”何潤生指出,“或與大型博企、商戶合作,共同舉辦聯乘合作優惠活動。” 

此外,輕軌站點和車廂内也可增設打卡熱點,吸引居民和旅客。“能夠帶動搭乘輕軌人流提升之餘,亦能增加部分輕軌的額外營收,減少虧損,同時增進社會效益。”他解釋。 

“由於輕軌建造耗時及資源所費不貲,因此公眾一向對輕軌的社會效益格外關心。”何潤生補充說,“長遠而言,必須加快……建設……爭取早日通車營運,解決跨區交通問題,才能帶動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