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消失的另一半

2020 年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是大多數澳門居民記憶中少有的寒冬——比所有人的想像都要糟糕。城市經濟直至2020年下半年才開始回溫,公衆對今年經濟寄予厚望。然而,2021年首季的城市生產總值數據尚未能令人放下心頭大石。一如預期,人們對第二季度的表現充滿了期盼。 

文:José I. Duarte | 經濟學家、澳門商業雜誌高級分析師


從表面上看,數據或許令人鼓舞。按年同比的結果更令人滿心歡喜。然而,首季確定的負面要素仍然存在,前景不如我們預期的那麼樂觀。正如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多次發表新聞稿表明,我們以去年同期錄得的低值作爲參考基準,與最新錄得的結果作比較。無論如何,澳門經濟在2020年萎縮過半,第二季度成爲表現最糟糕的時期。 

這座城市繼而幾乎陷入了停滯,同期比較必然創造的增幅驚人。整體而言,我們必須謹慎地對待這些數字。個別看來,我們幾乎無法根據這些數據作出清晰的評估。 

若只看今年上半年錄得的數據,城市生產總值仍僅略高於 2019 年水平的 50%,無論以任何標準衡量,這仍然是嚇人的蕭條。 

旅客消費作爲推動經濟前進的主要動力,仍較之前的水平相去甚遠——僅略高於 2019 年結果的40%。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博彩活動支出,低於上一“正常”年度上半年的三分之一。今年曇花一現的升勢未能創造我們急需的牽引力,自然也就沒有跡象表明穩定復甦。最近數月的經濟表現起落不定,未有形成穩定的潛在趨勢。過去數年的私人投資同樣持續下降,在前景變得更清晰之前不太可能回升。 

從好的方面來看,居民消費大部分已恢復,表明消費激勵措施的總體預期和積極影響有所改善。此外,政府支出亦有所增加。這些跡象為人們樂觀的願景提供了理據。但假若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存在,這種樂觀情緒或將無法繼續下去。 

事實上,非本地勞工群體的承受力靈活性和金融儲備的規模形成了地區經濟緩衝,衍生了不少彈性。但,這些彈性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磨損。對未來的信心雖然至關重要,但若然對經濟的承受能力不甚瞭解的話,就無法長久地保持下去。 

無論如何,內部需求日益增加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我們仍然必須牢記:内需通常只佔經濟的一半左右。 另一半依然未見蹤影。賭牌期限即將屆滿的事實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政府對此繼續保持神秘。迄今爲止,立法會委員會就此最新發表的報告是否有助於驅散前路的重重迷霧?仍屬未知。 

此外,無新增感染案例的方式也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在對抗疫情的首階段取得了出色成績,但看起來越來越不可持續。隨著病毒演變成地方性流行病,加上疫苗接種覆蓋率的失敗局面持續,我們就更加有必要重新評估現行方式的成本和風險——從人類、經濟及健康方面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