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逃離澳門

文:Keith Morrison | 作家及教育家


過去,澳門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青睞。低稅率(甚至對低收入外籍人士推行零稅收制度)、文化魅力、商業機會、生活方式、歷史、獨特的特色及許多具吸引力的要素互相融合,不斷地吸引外籍人士抵達這座與別不同的小城。這是一個有趣且特殊的居住地。對於許多外籍人士來說,澳門是家。往回追溯,他們很可能已在此居住了數代。這不足為奇,因為本地居民大多非常有禮,樂於見此且十分接受。這座城市對價值觀差異的包容堪稱世界楷模。澳門是一個安全的居住地。

大多在澳門居住的外籍人士並不是自私自利之人。他們本著利他主義,全情投入,努力工作,融入社區,為澳門服務,為城市發展作貢獻。然而,自疫情爆發以來,澳門的吸引力將可持續多久?在許多外籍人士看來,尤其是那些中高收入的人士,澳門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將故鄉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商業環境和生活條件與澳門進行比較後,他們看到了澳門的貧乏。

對於外籍僱員而言,工作持續不穩定、短期合同和無休止的合同續約、居留或工作許可的阻礙、缺乏透明度、不設下限的官僚主義、無恥的房租和樓價、日益擴大的被監督感,加上薪酬待遇明顯低於來自鄰近城市的僱員且被排擠出市場,這促使他們開始思考:澳門是否真的能夠給予他們想要的生活。留在這裡的生活太難了。

對於外籍家庭來說,面對學校內外優質教育有限的選擇,無法為孩子創造享受豐富生活的機會,社會也未對他們開放。以和諧之名,犧牲創新、批判性思維、自我表達、提問和辯論,讓路予狹隘的合規文化,這樣被錯誤定義的社會和諧實在令人難以忍受。為何如此多的外籍人士送下一代出國留學?又或支付巨款送孩子到本地的國際學校就讀,同時私底下送他們去補習?

一段時間後,我們失去了鄉村、草地、森林和清澈的海水,潔淨、活力充沛的戶外環境不復存在;水泥、鋼鐵和混凝土不僅侵蝕了環境,還將侵蝕居民的思想和心靈,並驅趕他們離開這座城市。正如詩人葉慈所寫:“犧牲太長久以後/人心有可能變成石頭”。這就是澳門能夠提供的一切嗎?這裡狹窄的環境令人頭昏腦漲。

對於在澳門生活的外籍人士來說,他們在旅行中所經歷和面對的艱辛、障礙和挑戰足以讓他們相信,在這裡的生活得不償失。以澳門的檢疫安排為例;我很想知道每週被強制隔離檢疫的數百人中有多少人在隔離的第一周期間證實感染了病毒,又或陰性檢測結果在隔離/自我隔離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周期間變成了陽性。澳門政府的檢疫要求和安排為何與世界如此格格不入?我想我應該清楚答案。若在其他城市或國家的生活更顯輕鬆和更優質,且旅行亦無需遭到限制或懲罰時,為何要忍受它?今年早些時候,本地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令人不安的文章,稱外籍人士正準備離開澳門;他們再也受不了了。

對於澳門這樣一座中西文化共融、國際化、多元化且包容度高的城市而言,外籍人士的流失損壞了這個新興商業世界的本質和身份。澳門準備好面對失去其國際風味的打擊了嗎?它是否準備成為另一座灰色都市,僅依賴那寥寥可數的古怪遺跡?那將是多大的損失。

本地商界、社會、社區和定位需要外籍人士的加入,組成生命線和身份的一部分;卻為何讓他們的生活如此艱難?澳門正推行哪些措施以吸引並留住外籍人士?澳門真的希望他們離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