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不要只看到CO2,還需關注O 3

儘管其他空氣污染物造成的影響有所減緩,但臭氧水平仍具威脅性。

《商訊》2023年3月特刊 | 減碳:何時?如何?


眾所周知,PM10、PM2.5和臭氧(O 3)等大多數空氣污染物都屬跨境污染物,其影響不僅僅停留在單一地區,例如澳門或香港,而是籠罩整個大灣區。

然而,正如聖若瑟大學研究人員Thomas Lei指出:“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臭氧之外,所有污染物都有減少的趨勢。”

事實上,O 3會引起光化學煙霧,影響整個大灣區,包括澳門。由於“臭氧不是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的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因此有必要對臭氧濃度的上升作進一步研究,”Thomas指出。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地面臭氧的形成不僅取決於VOC和NOx的濃度水平,還取決於風速、日照和溫度等氣象因素。

PM2.5和O 3污染物對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的損害最大,這已是眾所周知。這位研究人員在其帶領的研究中引用了馬來西亞登嘉樓州的一項研究結果:“受西南季風影響,乾燥、溫暖的工業區錄得的臭氧濃度較高,且與每日最高氣溫水平呈正相關。 ” 

Thomas Lei領導的團隊指出,“O3 MAX濃度水平在9月下旬和10月初達到峰值,這主要是受到氣象因素影響,例如分別來自廣東省和香港的北風和東風,”氣溫高,風速低。臭氧峰值集中在10月1日國慶節前兩週,期間的日平均氣溫為28℃,最高日平均氣溫為31℃,“平均風速為 2.5 m/s。”

該研究(2020)總結:“改善區內的整體空氣質素是可能的,但這與城市針對工業和交通部門實施的空氣污染控制措施密切相關,廣東省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因此,VOCs自2020年開始被納入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在澳門、香港和廣東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該網絡目前收集了來自23個監測站的數據。

在將VOCs納入監測之前,網絡僅監測五種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懸浮顆粒物和細懸浮顆粒物。

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隨後表示:“粵港雙方……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納入監察網絡,以作長期和常規監測。”


“有必要對臭氧濃度的上升作進一步研究”- Thomas Lei

“由於澳門缺乏重工業,主要依賴從鄰近地區進口電力,本地排放量很少,主要來自交通部門。”空氣質量建模和監測專家Thomas Lei解釋,“改用電動車輛或可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然而,聖若瑟大學科學及環境研究所Thomas Lei教授堅稱:“就澳門而言,跨境污染物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大灣區內的區域合作對減少整體排放量具關鍵意義。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臭氧的增加往往是前一天臭氧污染的延續,整個(大灣區)地區都暴露於這種污染惡化的潛在威脅之下。 ”


光污染

過去一年,立法會就環境問題提出了九項書面質詢,其中四項專門針對光污染。

儘管這一議題引起了越來越多議員的關注,但對澳門來說,仍算新鮮。

環保人士陳俊明領導的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抗議澳門多家酒店採用泛光燈做廣告一事令“光污染”首次進入公眾視線。新濠鋒作出讓步,並在一年前同意降低光度。

“夜間使用泛光燈,嚴重影響澳門的天空,擾亂鳥類、夜行動物和人們的休息。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泛光燈的照射範圍甚廣。若一家酒店選用了這種照明設備,其他酒店亦會跟風,那麼我們的天空會將永遠不得安寧,”陳俊明在是次行動中坦言。

數月後,立法會議員林宇滔就此提出書面質詢並敦促政府就光污染立法。環保局作出回應並承諾檢討《廣告招牌、建築物裝飾燈和戶外電子顯示屏光污染控制指引》的內容。

上一頁 | 列入重點政策事項,以溫室氣體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