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顯。”

澳門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徐建華教授認為,中國的千禧一代“更具鮮明個性,或更注重個人權利”。

《商訊》2022年10月特刊 | 中國千禧一代


徐建華是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系主任,同時兼任澳大澳門研究中心研究員。他於2004年至2006年間在內地擔任警務人員,2008年至2009年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擔任富布萊特訪問學者,2017和2019年在澳大利亞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任訪問學者。 他目前擔任《亞洲犯罪學》期刊(SSCI)書評編輯。徐建華的研究興趣包括犯罪與越軌社會學、警務、被害人學、城市社會學及澳門社會研究。

人們普遍認為,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與其父輩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你發現了哪些主要的解釋?

徐建華 –不同的社會環境塑造了不同的社會特徵。在個人層面和世代層面都是如此。80後的成長環境與其父輩的截然不同。1980年代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還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甚至大饑荒。公民高度融入國家,因為人們沒有生存的自由市場,國家幾乎壟斷了所有資源,人們不得不高度依賴國家,這恰恰是1980年之前的數代人身上展現強烈集體主義的結構性原因。1980年以後,國家開始從許多領域退出,市場在塑造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1980後個人主義抬頭的背景。舉個例子,1997年我上大學的時候,許多在內地農村的親戚還問我,畢業後大學會否給我分配工作。

1980年代前後數代人之間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他們擁有的物質生活。許多80後的父輩都曾經歷物質匱乏或赤貧,部分人則曾身處饑荒的年代。因此,他們能夠忍受非常惡劣和苛刻的工作環境。1980年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當然,他們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同樣產生了變化。他們更具鮮明個性,或更注重個人權利。全球“Me Too”運動如果發生在二十年前,在中國引起共鳴是不可想像的。

“對性別平等持謹慎樂觀態度”

像“千禧一代”或“Z世代”這樣的表達有時是必要的,但非常籠統。例如,您是否發現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徐建華 – 我想說,對於千禧一代來說,男孩和女孩之間的相似之處多於差異。特別是千禧一代的女性享有比前幾代人更平等的教育機會。傳統的中國社會大多受“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有限的教育機會和資源往往偏愛男孩,而非女孩。然而,自1980年代以來,城市的女孩子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機會,得益於獨生子女政策,女孩子們在家中再無競爭對手。對於千禧一代來說,平等的教育機會也擴展至鄉村。如今,我們在許多中國大學看到的女生數量多於男生,儘管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然而,千禧一代女孩仍需走一段漫長的道路,方能在就業市場和職業發展方面享有平等的機會。就政治巨頭、商界大亨或學術人士數量而言,女孩的佔比仍相對較低。從長遠來看,當千禧一代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參與者時,我對他們的性別平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性別角色的另一個趨同可能是千禧一代中所謂的男孩女性化現象。有別於傳統的陽剛之氣,即男孩們以形象和行動上的強硬為榮,對於很多千禧一代的男孩來說,新時尚是溫婉柔美的,從流行文化領域的多名青春偶像身上則可見一斑。陽剛之氣的內涵發生了變化。


“80後的成長環境與其父輩的截然不同’


“城市的女孩子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機會,得益於獨生子女政策,女孩子們在家中再無競爭對手。”

有人拼命選擇放棄

如果我們讓您選出40歲以下群體中最具差異化和綜合性的特徵,您會選擇哪一個?與技術和互聯網的關係?

徐建華 –  富裕與焦慮並存可能是40歲以下最典型的特徵。一方面,他們成長於中國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期,他們身處在一個物質生活比之前任何年代都要富裕得多的社會,他們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外部世界。另一方面,由於同齡人之間的激烈競爭,他們的生活更加焦慮。近年來,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顯著減少,換言之,社會分層日益制度化。如今,對於一個出身貧寒的孩子來說,上名牌大學和攀登職業階梯要困難得多,儘管當中有部分人在最初的時候就被幸運選中了。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而言,家庭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資本所發揮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起源於人類學的“內捲”一詞突然成為一個流行詞彙,該術語指的是沒有太多實際改進的過度競爭。雖然大多數青少年或許被迫加入這場過度完成的遊戲,但仍有人拼命地爭取放棄,即流行術語“躺平”所描述的哲學。結果,中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以往更加突出。


“富裕與焦慮並存可能是40歲以下最典型的特徵”

“碩士學位是當今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的基本要求”

(Xinhua/Zhang Long)

“他們很富有,喜歡購物和奢侈品牌”——這種刻板印象公平/真實嗎?

徐建華 – 80後,尤其是千禧一代,對消費的態度肯定不同。當其父輩或許仍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並為未來積累財富時,年輕一代更願意花錢。整個社會都改變了,過去,緊縮是政府提倡的優點之一,如今,消費文化主導著社會,青少年更注重消費,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

對於許多城市青年來說,還有一個額外的原因,當某些目標太遙遠而無法實現時,人們可能會放棄並傾向於專注力所能及的享樂。例如,對於第一代中國農民工來說,當中許多人都有一個夢想:以節儉的生活方式積累財富回家蓋房子。但對於農民工二代來說,更多人夢想留在城市,城市的樓價卻是他們無法企及。因此,他們可能會轉向一些更現實但看似過度消費的行為,例如購物和使用奢侈品牌。

另一個看似十分明顯的特徵:他們比其父輩接受了更多教育。這是否增加了完成高等教育的壓力?在選擇工作時會否增加壓力?

徐建華 –中國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近年來,中國年輕一代的整體大學錄取率已達到近50%,每年約有1,000萬學生被大學錄取。2021年,中國4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參加了碩士入學考試。有人開玩笑說,碩士學位是當今找到體面工作的基本要求。與其父母相比,年輕一代無疑接受了更優質的教育,但這也可能導致學位膨脹的問題。

上一頁 | 酗酒是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