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住房,不良關係

199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住宅單位成交均價僅為每平方米澳門幣6,428.10元;20年間上漲了15.73倍,至2019年的107,522.00元。

《商訊》2022年9月特刊 | 房屋:一個稱為家的地方


根據澳門最全面的研究論文《Construction of an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dex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Macao SAR after Handover(構建指標系統評估回歸後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及居民生活狀況)》,“主權移交後,澳門的住房指數自1999年的100顯著下跌至2019年的-385.87。”(標題取自原文,請以葡文查閲)。

該文作者林德欽(澳門城市大學)認爲,“這意味著,澳門住房問題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林德欽教授選擇了4個與房屋問題相關的指標進行評估,即人均住房面積、住宅單位成交均價、住宅單位成交均價/月工作收入中位數、每千人口保障性住房數量。

數據顯示,1999年澳門特區房屋成交均價僅為每平方米6,428.10元,20年間上漲了15.73倍,至2019年的107,522.00元。

儘管,同期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增加了2.42 倍,至16,825元,本地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增加至20,000 元,但2019年住宅單位成交均價是同年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的6.39倍,“突顯出住宅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居民壓力和購房難的情況在近年不斷加劇。”林德欽坦言。

資料來源: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這位來自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將2013/2014年前的本地住宅價格上漲歸因於“博彩業的輝煌”,“因此,與1999年相比,那些年的住房指數較明顯下降” 。

故此,2013年的住宅價格指數跌至-293.61,也就不足為奇了,“導致澳門人口整體居住條件指數下降至99.43,幾乎回到1999年的水平”。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研究人員Ting Lan也重點探討了博彩業發展的影響:“澳門回歸及博彩業開放,適當引導房地產業的發展;然而,大量外資湧入,導致澳門樓價和物價持續上漲,居民生活成本與日俱增。”

林德欽認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應繼續鼓勵和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完善行業管理制度,引導房地產業多元化發展,培育新興產業鏈發展,降低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促進澳門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團隊2017年在《Inequality hikes, saving surges, and housing bubbles(不平等加劇、存款激增和房地產泡沫)》中分享了更激進的觀點。

“有別於香港的敵對立場,澳門對旅客始終保持熱情好客的態度,自2006年以來,澳門博彩旅遊業始終表現出色,躍居世界博彩業龍頭位置。但這並不意味著本地社會完全認同旅遊業。值得注意的是,引起不滿的並非源自大量旅客湧入引起的社區煩惱,而在於日益壯大的旅遊業加劇了居民的置業負擔和收入不平等,”趙慶斌、李國強、顧新華和李振國寫道。

這四名研究人員還指出:“過去十年,就業人口工資增長低於城市生產總值漲幅的四分之一,平均收入增長低於樓價漲幅的三分之一。”

“澳門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和房地產泡沫(比香港更嚴重)將催化針對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社會動蕩,”該團隊相信,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緩解,或將改變城市居民對旅遊業的態度,對本地產業進一步的擴張潛力產生不利影響。”

“澳門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和房地產泡沫(比香港更嚴重)將催化針對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社會動蕩” – 研究


首個十年

多名研究澳門樓市的專家和學者對澳門特區已完成了二十年上半期的撤資達成共識。

2015年,研究員 Marianne Ullmann 發表了一篇名為《Residensity – Readings on Living in Macau(澳門居住問題)》的碩士論文。

她在文中稱:“所有以住房為主導的社會項目都被邊緣化,在城市中的位置越來越邊緣化。由於領土面積的稀缺,這種情況十分明顯。”

“儘管,城市明顯缺乏用於住房和其他社會項目的土地,引致居民面對住房壓力,但興建大型娛樂場和酒店旅遊綜合體所需的大片土地卻似乎總能得到保證。這些顯然主宰了這座城市的形象,扼殺了其他與之無關的一切事物,”這位現居里斯本的建築師說。

上一頁 | 青年上樓?或許到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