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内地賭客 | 我們的鄰居

新度假村的開業和賭枱供應的增加似乎不足以吸引更多香港居民來澳門賭博。 

《商訊》2020年10月特刊 | 内地賭客


例如,從1970年到1978年,澳門入境旅客中有九成來自香港。自1993年起,香港旅客所佔的比例開始逐漸下降,“因為内地旅客和台灣旅客的數量增加了。2003年,內地訪澳旅客人數首次超過香港旅客,成為澳門的主要旅客群體。”澳門理工學院曾忠祿指出。 

這位知名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香港賭徒的其他特徵,即使澳門娛樂場、賭枱、角子機和最低投注額的數量均有所上升,“澳門娛樂場的月度賭博參與及其投注中位數於2001年到2011年間幾乎保持不變。” 

來自博彩旅遊教學及研究中心的曾忠祿教授認爲:“即使澳門擁有更多娛樂場和賭枱,香港居民對澳門娛樂場賭博的興趣亦不會因而增加。” 

澳門科技大學朴聖姬以此為主題,領導團隊展開另一項重要研究,發表了研究論文《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tivations, Activities, Overall Satisfaction and Post-Trip Behaviour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 Macau: Mainland Chinese, Hongkongese, Taiwanese, and Westerners(來自內地、香港、台灣和西方國家等地的國際旅客的動機、活動、整體滿意度和出遊後行為的比較研究)》。 

研究團隊首先假設,“文獻中有證據表明這三個文化群體之間存在細微差別”,這亦得到了研究的驗證:例如,香港旅客重返澳門的意願較其他地區旅客的強烈。按照同樣的思路,“香港旅客更喜愛本地文化資源和娛樂活動”或“香港訪澳旅客在年輕旅客群體中所佔的比例最高”。 

正如其他研究所強調,即使是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相對微妙”,“對於澳門的娛樂場而言,了解中國旅客的亞文化差異至關重要,因為澳門近九成旅客來自内地、台灣和香港 ”,旅遊學院2017年在《澳訊》上發表的文章《Know your Chinese gambler(了解您的中國玩家)》如是描述。 

對香港賭徒而言,“他們可能會在投注方面花費更長時間”,或者“表現出更高的傾向,願意嘗試新遊戲,要求對遊戲作出解釋,並表現出‘波峰和波谷(波動)’的下注模式。” 

讓我們回到曾忠祿教授的研究。他是《To Gamble or Not? Perceptions of Macau Among Mainland Chinese and Hong Kong Visitors(賭還是不賭?内地和香港旅客對澳門的認知)》(2012年)的其中一位作者。在主要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百分之47.2的中國內地旅客曾在澳門娛樂場參加賭博,但香港旅客所佔的比例僅為百分之27.6。 

另一方面,內地賭徒和非內地賭徒“聲稱來訪澳門的主要動機是休閒和度假”(許多非賭徒表示自己到澳門是爲了購物)。然而,香港旅客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有所不同:賭徒自然認為自己是來澳門賭博的,但非賭徒卻表示訪澳的主要目的是探親訪友,和“品嚐美食”。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香港居民尚未將澳門視為購物天堂。” 


香港的病態賭博 

“在香港,甚少有研究討論病態賭博的患病比率或‘賭博個性’與控制幻覺之間的關係,”Elisabeth Papineau2005年表示。 

她引用了香港理工大學2001年的一項調查。該調查使用DSM-4和美國對病態賭博的概念描述香港人的賭博習慣。“通過這項調查,研究團隊將過度賭博歸納為精神健康問題,這是有別於中國内地研究人員的結論。” 

每兩週舉行一次的賽馬日,對麻將賭博文化採取放縱態度,以及到澳門賭博耍樂的便利性,共同作用下,導致過度賭博在香港造成了更大的難題。 

作爲《Problem Gambling in Hong Kong and Macau – Etiology,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香港和澳門的問題賭博-病因、流行和治療)》(2016年,Springer)的其中一位作者,陳志全教授證實了這些發現。他向本刊記者介紹:“香港和澳門兩地賭徒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差異多。” 

陳教授讚同幫助賭徒的措施,特別是來自香港賽馬會的投入,這是香港特區唯一受政府認可的非營利賭博運營商。“我們相信賭博的未來取決於香港賽馬會的決策和策略。與澳門的綜合度假村相比,香港賽馬會推行了許多有效的負責任賭博措施。” 

《商訊》2020年10月特刊 |……一切始於中國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