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初創企業:留?還是走?

最終取決於該初創企業的目標市場。 

《商訊》2022年3月特刊 | 大灣區:五年慶


根據澳門和橫琴聯合管理委員會發表的聲明,自今年2月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計劃允許外國投資者在澳門—橫琴區設立基金,並從國內和外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聲明稱:“新計劃代表了支持澳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一步。”QFLP 計劃旨在將澳門從一個博彩之城多元化為一個金融中心。聲明稱,計劃不設資本要求或對外國所有權的限制,且根據QFLP計劃設立的基金將允許外國投資者購買新創公司和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參與上市公司的私募和風投產品。 

(QFLP系統最先於2010年在上海推出,並迅速擴展到深圳和前海等城市。澳門—橫琴區成為中國第11個引入該計劃的城市。) 

QFLP計劃可能成為本地創業生態系統發展所需的推動力。正如 Marco D. Rizzolio 解釋,“大灣區的創業生態系統比澳門的要發達得多。澳門部分利益相關者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建立關係需要更多活力和相互聯繫。” 

這位本地企業跟我遊澳(建於2015年的線上電子商務平台)的創始人兼董事更進一步表明:“澳門仍處於早期階段,需要政府及生態系統內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外力推動。融入大灣區將有利於本地初創企業,澳門需要在大灣區生態系統內建立更多關係和更多網絡。” 

“一個創業生態系統的建立需要十至二十年時間,澳門直到2017年才開始起步,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基礎已經奠定了,”Rizzolio指出。 

然而,他補充說:“我不得不說,澳門企業家(永久居民)在進軍內地前已具備了在澳門開展業務的條件。澳門政府為初創企業創建了孵化中心,讓企業家更容易地到內地創業;澳門經濟局設立的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與大灣區的其他孵化機構簽訂了多項協議,降低澳門企業到內地創建公司和尋找空間的難度。其他私營孵化中心也在大灣區發展合作網絡。” 

為什麼要去大灣區?第一個答案是:“這最終取決於該初創企業的目標市場,即地理位置、國家和行業,以及他們試圖銷售產品和服務的對象。企業家們對此再清晰不過了,因為他們必須制定商業計劃並花費數百小時對市場進行調查和研究。” 


“如果您專注於中國內地市場,那麼離開澳門,到大灣區設立初創企業確有意義。” – Marco D. Rizzolio 

因此,“如果您專注於中國內地市場,那麼離開澳門,到大灣區設立初創企業確有意義。” 

Marco D. Rizzolio 認為“橫琴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儘管他們擁有空間和辦公室(例如最近設立的創業谷、中醫藥產業園和新技術轉移孵化器)。”但是,正如這位企業家告訴我們:“甚至在大灣區概念成型之前,香港、深圳、東莞、廣州等大灣區其他城市就已經非常活躍和創新。” 

澳門以外的城市“租金實惠,且設立了許多孵化中心。”Rizzolio 指出,除了空間,“人力資源因素也非常重要”。他指出澳門本地人口少、居民充分就業且人均生產總值處於高位水平。然而,博彩行業卻吸引了城中的大部分人才。“到了中國,企業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找到更多人才。”他總結道。 

“珠海的租金相對便宜;人民幣1,000元到10,000元的各種辦公室隨處可見,足以容納一個團隊在其中工作。但是,聘請人才並不像您想像的那麼容易或便宜。”金鼎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曾華興認為。金鼎科技自2019年起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圖像、空間和數據處理解決方案。 

兼任 Next Page(澳門創業俱樂部的媒體專案,致力分享商業見解)總監的曾華興明白,“無論是阿里、騰訊等大型企業,還是小公司,都渴望人才。這意味著成本並不比澳門便宜。” 

另一方面,“在中國經營企業的管理成本也很高,包括稅收和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 

因此,曾華興告訴本刊記者:“我們認識的大多數(99%)初創企業的業務範圍涵蓋數字營銷、軟件開發、平面設計和澳門地區電子商務行業,他們並沒有真正從大灣區政策獲益。” 


領先的大灣區研究 

澳門社會科學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題為“大數據與公共行政體系優化:如何推動在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行政合作與創新”的研究。 

在胡偉星教授的領導下,研究中心參與其中,並在某些情況下組織了相關倡議。 

例如,研究中心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與滬澳合作”學術研討會,以及與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和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合辦全球灣區發展國際學術會議 

此外,出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發展”研討會的與會者從不同角度討論了總體規劃,分享了對文件的解讀,就合作區發展提出了建議。 

上一頁 | 蓄水能力“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