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長者生活不易

孤獨和失智等問題是銀髮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商訊》2023年5月特刊 | 幸福與健康


最近,澳門城市大學的研究員 Yuanming Feng參與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中國銀髮族與“死亡焦慮,以及社會人口因素、性格特徵、應對方式、隔離經歷與威脅生命的新冠肺炎疫情”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之一是,“不同婚姻狀況受訪者”的死亡焦慮程度存在差異。研究團隊認為,這一結論“提示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離異、喪偶、分居長者的死亡焦慮”。

在研究長者和生活質量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澳門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澳門理大”)徐美華老師解釋:“長者必須處理許多與家庭、經濟狀況、健康問題和孤獨感相關的問題。”

澳門作為世界上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地方之一(2022年為84.55歲),加上本地年齡金字塔顯示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數量保持平衡,徐美華補充說:“長者生活不易,這不僅在澳門,在其他地方亦如是。”

然而,人們談論銀髮族時,總會提到與“孤獨”相關的話題。我們如何幫助長者擺脫孤獨感?“我會建議長者‘保持積極和活躍,與社區和社會保持聯繫,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這位澳門理大的講師補充道。

“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投入更多時間陪伴長者,‘陪伴’和關心是幫助長者對抗孤獨感的最佳方式。”徐美華向記者表示。

正如受訪者所提及,健康是另一個與銀髮族關係最密切的話題,涉及的疾病繁多,但心理健康和失智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華人文化中,敏感和恥辱是大多數老年癡呆症患者家庭曾經歷的感受。這些家庭通常將問題留給自己;對外談論此類問題被視為背叛,”撰寫《Macao Dementia Policy: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澳門認知障礙症政策:挑戰與前景)》的澳門衛生局研究團隊指出。


“無論是何種疾病,預防總是十分重要。‘保持積極、活躍並與他人保持聯繫’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 徐美華

“患有失智症的長者及其照顧者都傾向於忽視症狀且避免與他人談論。因此,早期診斷和管理並不常見,導致預後情況和生活質量不佳,”該報告指出。

“儒家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都大力提倡照顧長者,但實際上,年輕一代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因此,長者或無法從年輕一代身上獲得應得的尊重和關心,”研究結果顯示。

記者也向徐美華提出失智症的問題。她回答道:“無論是何種疾病,預防總是十分重要。‘保持積極、活躍並與他人保持聯繫’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向長者表達我們的關懷亦具重要意義。”

本文開篇所引用的研究提出兩個觀點: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隔離經歷未對長者的死亡焦慮產生顯著影響,但“我們確定了神經質的人格特徵,以及疫情風險升高的環境存在可被視作長者死亡焦慮加劇的預測工具”。


澳門、香港和新加坡

眾所周知,不僅是澳門,香港和新加坡都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為此,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名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研究,比較了這三個城市的情況。

他們發現,香港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但增長率適中且穩定。澳門和新加坡“老年人口比例發生了更劇烈的變化”。

這是第一項探討並比較澳門、香港和新加坡三地老齡化負擔與勞動年齡人口教育和長者健康的研究。研究人員設法證明:“改善勞動年齡人口教育和保障長者福祉有利當局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尤其是在澳門和香港。”

上一頁 | 幸福能夠被衡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