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tting sun is reflected in buildings in Wanchai district in Hong Kong. EPA/Jerome Favre

【特刊】香港不再是典範?

作爲東亞地區的典範,香港的大學模式並非沒有缺陷。 

《商訊》2021年3月特刊 | (現代)高等教育40年


我們能夠從不同的方面解釋港澳兩地大學之間的差距。當然,首當其衝的是歷史:請記住,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澳門直到1981年才成立東亞大學,此時鄰埠已擁有了六所高等教育機構。 

另外,還有其他觀點。香港教育大學研究員鄧希恆向本刊記者總結:“我認為,香港和澳門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國際化程度、‘世界級’地位和學術文化之間的差距。” 

這位助理教授認爲:“當決定是否進行私有化改革或私人利益時,這正是香港學術界考慮更多的原因之一。鑑於學術聲譽的重要性,香港投入資源,以自身高水準的教授水平、良好的國際網絡和學術文化為基礎,鞏固並提升世界一流地位。” 

“雖然香港的高等教育機構早已被打上世界級城市的標誌,反觀澳門,這座城市的教育發展(無論是非高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似乎零散一片,沒有具體的構想或規劃。”澳門大學黃素君教授表示。“得益於其長期的積累,香港院校將繼續擁有標誌性地位”,這位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研究人員向本刊記者補充道。 

黃素君及其同事吳晉婷合作撰寫了《Macau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in Flux: A Critical Spatial Perspective(澳門高等教育拓展變革:關鍵的空間視角)》。她們指出:“香港和外國機構的模式建基於教育服務出口,澳門的模式則更顯獨特、有趣。”兩位作者還寫道:“無論是‘一國兩制’的政治創新,還是近代登上亞洲博彩中心的寶座,又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超過400年的歷史,澳門的象徵意義呈上升發展趨勢。” 

“在規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藍圖時,應植根於本地發展並面向未來。我們還應確定自身優勢,例如利用澳門較其他地區安全的事實,將澳門打造成一個學術交流中心,吸引世界頂級專家並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黃素君提議。 

前澳門大學教授、現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仇國平指出其他差異:“儘管澳門的教育質量不及香港,兩地教育和教育政策的矛盾在於:澳門的教育改革政策較為溫和,對學校自治的干預程度較低。” 

這是由兩地“殖民時代的制度和經濟發展狀況對城市教育質量與政策之間關係的影響”所造成。澳門需要應對的海外競爭較香港少,且城市經濟結構單一、對人才的需求較低,這對教育質量造成了影響。”仇國平說。 

“爲了令香港更像澳門,這座城市承受來自中央的大量壓力,因為它同樣受‘一國兩制’原則的制約。”曾在澳門大學任職的郝志東教授在最近發表的書中寫道。他認爲,港澳兩地的高等教育費用尚算良好,然而内地化程度卻日益嚴重,這意味著大家要遵循内地的行事方式做事。 

“儘管澳門的教育質量不及香港,兩地教育和教育政策的矛盾在於:澳門的教育改革政策較為溫和,對學校自治的干預程度較低。” – 仇國平 


缺失——女性領導人 

《Silent Witness: Why are Women Missing from Hong Kong Academic Leadership(沉默的證人:為什麼香港學術界缺少女性領導人)?》這份關鍵報告,旨在了解香港主要大學決策層如何將女性排除在外。 

“2016年以來,任職系主任及以上級別的110名人士中,僅有8名女性(7.3%)。目前,香港的高等教育機構均沒有女性任職校長或副校長。如果我們再往下看香港的學術體系,數字未有明顯改善。在副院長和部門負責人中,僅18.7%是女性。”撰寫該份報告的香港大學副教授Sarah Jane Aiston指出。 

澳門沒有進行如此詳盡的統計,然而,曾經研究過澳門各級教育機構女性領導力的Ana Correia告訴本刊記者,“問題不曾結束”。 

在十所高等教育機構中,只有鏡湖護理學院和澳門旅遊學院由女性領軍。這位聖若瑟大學教授評論說:“例外向規則添加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