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estrians walk past a computer showing the login page for faceboo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Hong Kong on May 14, 2012. AFP PHOTO / Antony DICKSON

“互聯網正扭曲價值觀”

年長人士對青少年使用互聯網和手機的方式感到恐懼。澳門有人提出警告,過度依賴手機可造成過度關注線上交流,並導致對現實生活的興趣減少。 

《商訊》2020年4月特刊 | 鍵盤上的年輕一代


“互聯網正扭曲澳門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廳張敏輝廳長去年在青年事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政府正努力尋找解決辦法,確保青年的價值觀正面。” 

在介紹《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的推行情況時,張敏輝引用《澳門日報》的報道稱:“負責政策中期檢視報告的中山大學亦就此事提供了意見。 我們致力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判斷力,這是我們的長期目標。”另外,他還指出,“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則是計劃至2020年結束之時需要實現的目標。 

顯然,這不僅僅是澳門的煩惱;但當中的某些症狀卻是澳門獨有,例如本地所有青年人都是網民。 

根據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和易研方案攜手進行的最新版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百分之53的手機用戶“同意依賴手機是一種正常現象”,另外有百分之36的手機用戶“同意自己依賴手機”。 

《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2019》的內容包括“手機依賴度的綜合計算”(正常水平:20-49,警告水平:50-79,危險水平:80-100),澳門手機用戶的平均得分為 40.5。 

然而,“從分數分佈的角度來看,百分之76的手機用戶得分在正常水平之內;另外的百分之24的得分為50-79,即警告水平範圍;危險水平(80-100)的分數比例接近零。具有不同人口特性的手機用戶平均得分為50分或以下,屬於正常水平。” 

EPA/DIEGO AZUBEL

報告指出,18-34歲的手機用戶(佔百分之46.1)和學生(佔百分之44.7)的得分相對較高,接近警告水平。這意味著,“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用戶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接近或處於警告水平。” 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中“學生群體手機用戶的得分”最值得關注。教育界人士、學生家長或監護人應審視當前情況,進行深入的交流,向學生提供正確使用手機的指導。” 

報告在結尾提出警告:“過度依賴手機可造成過度關注線上交流,並導致對現實生活的興趣減少,從而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關注現實生活的社交互動,廣泛培養興趣愛好,避免過多地關注手機應用上的娛樂和社交活動。” 

 “過度依賴手機可造成過度關注線上交流,並導致對現實生活的興趣減少,從而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 – 《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 


網民擔憂個人隱私 

《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的結果還顯示,百分之46用戶認為澳門互聯網隱私“安全”,另外有百分之39用戶則將其視為“不安全”。 

研究團隊強調,認為“安全”的網民比例較2018年(百分之39)有所增加。“但是,擔心澳門網絡隱私安全的網民比例仍然很高。”此外,百分之27網民認為自己的互聯網隱私曾遭受侵犯,與2018年(百分之29)相似。 

報告還揭示了將近一半網民不知道網站使用cookie來記錄用戶行為,或不知道何為cookie,“表明部分網民對cookie的認識不足。” 

由張榮顯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報告中寫道:“由此產生的網絡隱私問題需要引起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