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質量?

在剛過去的農曆年澳門旅客數量又創高峰,在春節期間每日有數以十萬計的旅客來澳,中區一帶擠得水洩不通,公共交通工具供不應求,加上農曆假期不少食肆休息,致令外出用膳一位難求,自然又令人想到澳門的旅遊承載力問題。 

澳門以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作為旅遊城市,成為受旅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理應高興,但問題是當旅客量超出城市負荷,以致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時,這種犧牲居民生活質素換來的繁榮景象,是否值得。 

澳門的旅遊承載力早已超負荷,即使是旅遊淡季,遊人亦絡繹不絕,若是內地黃金周假期,熱門旅遊景點如大三巴、板樟堂一帶,更是人山人海,根本寸步難行,該區居民除了要忍受大量人群聚集做成的道路阻塞和嘈音外,還要與旅客爭的士、巴士,更有甚者一些內地旅客不文明行為如隨地拋垃圾、吐痰,甚至在巴士上霸位等行為,更引起居民不滿,今年澳門“第一槍”便因內地旅客不聽勸告在禁煙區吸煙引致,若政府再不想辦法好好管理旅遊景點周邊一帶的問題,難保不發生如鄰埠針對內地旅客的過激行為。 

對於旅客數量問題,政府多年來均表示要重質不重量,只是澳門“幸運地”訪澳旅客量持續增加,去年訪澳旅客高達3,580萬人次,以澳門這個小城來說,此旅客量肯定是超負荷。雖然有關分流旅客的方案政府已提出多年,但始終未見成效,歸根究柢還是訪客量少的地區缺乏吸引力。 

澳門不少地區頗具歷史價值,以在大三巴附近的地區為例,大三巴、板樟堂、議事亭前地、福隆新街一帶經常有大量旅客聚集,但人流郤鮮少走進十月初五街一帶,即使是關前街,亦因為在旅遊旺季時,政府要疏導和控制人流,要求旅客走入關前街,人流才因此增加,平日人流量亦不算多,如果政府有政策引導人流走向這些街區,相信可令大三巴等地點的人流量能稍為分散。 

舊區往往藏有不少老店,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基於舊區租金較低,不少文創店亦落戶舊區,逐漸形成文創片區,問題只是如何引導旅客踏入這些片區,增加人流令這些舊區的人流增加,改善營商環境,亦可以分流旅客,減少旅遊景點的人流壓力。 

事實上不少年青的自由行旅客對文創產品及美食都很有興趣,他們一般會透過互聯網取得相關的旅遊資訊,但這些資訊一般較分散,對不熟悉澳門的旅客來說較難將資訊有系統地組織起來。政府相關部門可考慮與不同地方的部落客或KOL合作,由他們推介澳門的“景點地圖”、“美食地圖”、“文化地圖”、“文創地圖”等,讓旅客來澳前能對澳門不同地區有初步印象,亦可以更好地規劃行程,到不同地區遊覽,相信會有助旅客分流。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經濟支柱,居民都希望此產業繼續健康發展,問題是現在的增長速度已超過澳門城市發展速度,政府必須想辦法解決相關問題,否則當出現居民對旅客抱敵視態度時,便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