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改革 積重難返

行政長官賀一誠四月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與前任著重社會和民生問題的施政報告相比,賀一誠的施政報告無疑是更具全局觀,各範疇面對的問題、挑戰和機遇均有提及,尤其在其上任之初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情對社會及經濟帶來的衝擊,為其施政工作帶來更大難度,這份在疫情下完成的施政報告存在更多變數。

《商訊》2020年5月 | 主編前言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除了一般民生福利、房屋、交通等一直受社會關注的議題外,政府將行政改革列為優先事項,首先著力解決部門重疊,提高行政效率問題。在施政報告發表前,政府已有消息公佈部分部門的合併,例如將高教局與教青局合併,發言人辦公室與新聞局合併,文產基金併入文化局的文化基金,將旅遊局移至經濟財政司轄下等。

這些合併是否合理見仁見智,不過亦是解決架構臃腫問題的開始,其實過去政府會因人、因事而增設部門,部分因事而設的部門,年深日久變成恆常機構,才會出現目前的狀況,有些部門的職能根本可以併入其他部門負責,例如私隱辦大可併入身份證明局,相信只要檢視各部門的工作分工再作合併,要做好並不困難。

不過合併部門只是第一步,合併後不一定表示行政效率會提高,這方面涉及內部管理及人員工作效率的問題。目前有些問題難以解決往往涉及跨部門合作,但即使是同一政府部門,內部亦不時出現溝通和合作不足,其中可能涉 及責任不清或人事傾軋等問題,這種不論政府部門或私營公司都會出現的狀況,往往才是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主因。

另外是人力資源方面,雖然澳門公務員人數不少,但這些人員工作能力和表現是否全部都符合要求則不一定,由於澳門要解僱一名公務員的手續非常複雜,如果公務員沒有犯大錯,一般都不會開程序解僱,致使人員能力不高,工作積極性低,仍繼續在部門內存在下去,而有能力,又願意承擔工作的人員便長期處於工作飽和狀態,部門便經常覺得人手短缺。這種狀態不僅不利行政效率提升,更重要是打擊部門內部士氣及團隊氛圍。

解僱程序繁複嚴謹,可以避免上級因個人情緒而非工作問題解僱下屬公務員,但這亦成為了不作為員工的保護傘,如何能做好平衡非常考部門領導及主管的智慧,不過更完善的制度對事情會有幫助。只是一個招聘制度改革已搞到各部門焦頭爛額,如果再修改其他制度,相信各部門寧願繼續使用現行制度,亦不想橫生枝節。

賀一誠是一個強勢特首,上任數月來採取的政策措施,給市民雷厲風行,迅速決斷的感覺,與過去溫吞水的施政步伐迥然不同,所以市民對這位特首確抱有期望。但要將累積了二十年的問題在短時間內解決很不切實際,且涉及人事的問題尤其複雜,只期望特首能持之以恆,即使不能全部解決亦能稍有改善,減少市民和公務員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