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前言】勿忘經濟單一之痛

《商訊》2021年 5 月 | 主編前言

經過逾一年的沉寂,澳門旅遊業終於在五.一黃金周假期迎來大批旅客,旅遊景點雖未回復疫情前的人頭湧湧景象,但旅客數量明顯增加,感覺上為旅遊及相關行業帶來曙光。但世界各地仍受疫情困擾,今次黃金周的客況是曇花一現還是真正回暖,還要看未來數月的客況。 

一直以來旅遊博彩業在澳門一枝獨秀,所以疫情來襲打擊全球旅遊業時,澳門經濟即時面臨危機,過去一年政府靠財政儲備支撐,現今情況看似逐步好轉,內地旅客重訪澳門,如果未來數月來澳旅客維持較高水平,澳門的經濟情況便有望好轉。 

但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無論澳門旅遊業是否復甦,今次疫情突顯的澳門經濟結構問題絕對不能忘記。自澳門特區成立後,推動澳門經濟結構多元化一直出現在政府的施政目標上,但二十年過去,雖然政府在這方面確做了一些工作,中央政提供了不少政策,只是距離“多元化”這一目標仍相當遙遠,反而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 

回顧政府開展的工作,任何政策訂定的發展目標都不應改變,政策執行方式和內容要因應社會及所在區域的發展情況適時作出調整,以令政策可以持續推進,此處所指的政策目標不止經濟多元化的大方向,還包括其中的各個小方向如發展特色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但發展新行業不是短短數年便可成事,往往要以十年計,只是奇怪的地方是有關行業的發展目標不變,政府調整政策執行方式和內容不但沒有因應發展需要作改善,卻反其道而行,改變行之有效的執行方式,新生企業未能得到足夠的支持,亦導致行業未能進一步發展。 

此外,一些行業遇到的基本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例如金融業方面,本刊今期便報道了多位業內專業人士的意見,這些人士指出了澳門發展金融業遇到的困難:法律、人才、發展規劃。這些問題已存在很長時間,但一直沒有解決,其中最難解決是人才問題,本地人才不足是很明顯的事實,但過度的保護主義難以吸引足夠的人才來澳,但只要政府提出較現時寬鬆的輸入人才政策,又立即引起社會反彈,結果是人才輸入政策一直未能取得進展。 

雖然人才發展委員會已就人才定義及輸入等問題開展了不少討論,亦進了許多調研,但至今仍未能推出新的人才政策。有關政策越拖延,問題越難解決,最怕是這些延宕令澳門錯失發展機會,在大灣區整體發展中被邊緣化,結果仍是一座只能依賴旅遊博彩業的城市,仍然要在不明朗因素影響下擔驚受怕。因此,希望政府能抓緊時間,更快、更準地推出政策,解決問題,為澳門未來發展規劃出更清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