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積極行動助中小企

《商訊》2024年1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2023年澳門灰頭土臉, 2024年又將如何?筆者大膽斷言今年的澳門社經艱難依舊,無論對中小企抑或個人而言都應固本培元,穩守保本為上,不宜妄進。相反,對特區政府而言,希望各級官員不要患了躺平症。

2024年是個政治掛帥的年頭,包括具國際影響力的美、俄、印度等約七十個國家地區,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將進行各級選舉,澳門也不例外。今年澳門回歸25周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周年,雙慶加特首選舉, 澳門今年不談政治,還有什麼好談?

回歸後的澳門公共行政越趨保守,政策變得越來越由上而下,今屆特區政府情況更甚。過去經常揶揄局長是遞文件的,現在坊間常說,連司長都是遞文件,基本上所有政策都由擺華巷一號發出,名符其實「由上而下」今年情況或許會有點尷尬,尷尬在於今年是現屆政府五年任期的最後一年,一般估計新任特首選舉工程五月左右啟動,六、七月報名,八月選舉,現任特首賀一誠未明確表態是否去馬,亦未見其他動靜,現階段形勢未明朗,以官場的故有作法,不會再有「大動作」是大概率的事,大家都在等,等什麼,你懂的!

問題是,澳門現在的社會以及經濟狀況,已經不能再等,尤其中小企生存。受消費模式改變,旅客消費降級,以及北上消費成趨勢等影響,中小企叫苦連天了一整年,尤其民生區的店舖苦不堪言。特區政府似乎未有什麼政策加以回應,只不停在搞活動,形式沒大變化之餘,來去都是關前薈,去年多了一條福隆新街及路氹。事實說明,「活動式」活化及推廣作用有限,星期一到五的人流非常一般,星期六、日會好一點,商戶卻呷旺丁不旺財。另一方面,現時經常出現的畫面是,博企内的餐廳大排長龍,等位兩三個小時乃等閒事,澳門區內的卻門庭冷清,生意艱難。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早已提出,博企與澳門中小企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博企財雄勢大,要品牌有品牌,要宣傳有宣傳,處於優勢位置,他們在各大口岸設有「發財巴」,旅客一上車,留澳三兩天的吃、喝、玩、樂、博彩、購物等,通通可在其綜合渡假村内完成,已沒「必要」到澳門半島,這對中小企相當不利。顯然地,「發財巴」已經分擔了相當程度的交通功能,難以撼動,特區政府對市場亦不宜過多干預,汰弱留強理所當然,惟對中小企整體客源流失、生意難撈的結構性問題必須重視,並應推出針對性政策加以扶助。

除了特區政府已排除了的消費券外,當局可以做的工作仍多,關鍵是長期的基礎面,例如,首要解決交通問題。現時巴士已經塞滿街,的士供不應求,無論旅客抑或本地居民均怨聲載道,沒有便利的交通,必大大降低旅客到各區尋幽攬勝的意欲。另外就是城市規劃,現時特區政府主力推動三、兩條街,主力街道以外的整個區域的規劃及建設明顯落後,就像關前薈、福隆新街,其周邊社區破落非常,難吸引人流,必須整治交通、街區美化、水電、衛生等等,這樣才能通過一條街的活力帶動一個片區,否則來去只是一條一百幾十米的「舊街活化」必事倍功半,且達不到活化的真正目的,即優化社區環境,提升當區居民的生活水平。

這些基礎面的東西,必須由擁公權力的特區政府的規劃及工務部門操刀,不能外判或假手於博企,因涉及到整體及分區規劃、公共工程建設及相關協調工作,博企無能為力,他們只能在商業運作及資源方面加以協助。特區政府必須認清這基本邏輯,儘快投入工作,不能再拖,澳門中小企已處危急存亡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