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智慧醫療

在利用信息技術提供醫療服務方面,中國處於領先地位。澳門只需參考毗鄰城市的做法並從中得到啓發。 

《商訊》2021年7月特刊 | 一所久候不至的醫院


信息技術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就已用於醫療領域,疫情大流行則加速了這一進程發展:甚至有人相信,疫後時代數字技術都將被更普遍地使用。 

澳門與其他地方一樣,這一過程在疫情爆發前的數年就開始了。特區政府於2017年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逐步開展智慧城市項目。 

2018年4月,該提案得到中國政府支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醫療機構應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醫療技術,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效率及水平的大方向。 

四年以來,本澳醫療領域出現了多項變化(詳見本期專題報道)。“智慧醫療能否成功落實,與提升本地居民健康福祉息息相關,也是完善養老機制、過渡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林玉鳳議員指出。 

作爲立法會中就此領域發言最多的議員,林玉鳳尤其關注内地的相關進展,期望澳門能夠參考毗鄰城市的做法並從中得到啓發。 


“智慧醫療能否成功落實,與提升本地居民健康福祉息息相關,也是完善養老機制、過渡人口老齡化的關鍵” – 林玉鳳 

她今年年初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並在文中提到,中國大力發展智慧醫療,已推進至在線問診、遠程心電影像診斷、檢驗結果實時查詢、醫療費在線支付及“一站式”结算、優化個人健康管理配套等指標。 

“因此,澳門在未來有必要加緊進度,跟上國家智慧醫療發展的步伐,”林玉鳯坦言,“當局應提供更多有關智慧醫療發展的資訊及進程,以便社會知悉及配合。” 

林玉鳳提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建立私人醫療機構與電子健康紀錄之間聯繫的必要性, “由於私營醫療機構承擔了本地八成的醫療服務,是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她認爲:“與私人醫療機構的數據互通互聯、醫療合作分流,相當重要”,因此“當局有必要加快將更多私人醫療機構納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中。” 

可以肯定,公衆將依賴這些新系統,但存在弱點,例如衛生局網站於5月多次受到惡意網路攻擊,則無補於事。“澳門在不斷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同時,亦應確保城市的網絡運行不會受到重大干擾。本澳的網絡保安防衛措施或不足以應對國際黑客的入侵。” 議員麥瑞權最近提出。 


成果 

2020年,特區政府因應疫情推出口罩購買登記及庫存追踪系統,是澳門在智慧醫療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 

其他成果包括: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先導計劃; 

– 電子醫療券; 

– 手機應用程式; 

-“一戶通”門診預約服務; 

– 醫療大數據平台的創建; 

3月,時任衛生局局長在給予林玉鳳議員的回覆中表明:“當局正研究在門診、急診、住院和醫療行政等領域,構建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新一代資訊管理系統。” 

李展潤還透露,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正開展第二階段工作(實現澳門公私營醫療機構資源共享,更便捷地為居民提供適切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大數據平台,並制定數據上傳標準接口供醫療機構使用。 

相關數據接口及系統的測試版本已提供給鏡湖醫院、科大醫院、銀葵醫院和工人醫療所進行測試,但“待試行順暢後再推廣及鼓勵其他醫療機構加入”。 

截至 2021 年 2 月,澳門已有超過35,000人登記參加病歷互通計劃,參與單位查閲資料逾8,800次。 

上一頁 | 【特刊】橫琴:兩家全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