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部分青年人的冷漠“令人震驚”

Keith Morrison教授每月以作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在《商訊》上發表觀點見解。 正如我們本期專題報道所載的人物專訪,Keith的身份未局限於此。當談論澳門青少年問題時,他可能是當中最清醒的頭腦。Keith Morrison於2000年來到澳門,曾與多家大學合作,目前是聖約瑟大學副校長。 

《商訊》2020年4月特刊 | 鍵盤上的年輕一代


“富裕”與工作和自由——正是這些元素令澳門青少年與別不同? 

Keith Morrison  “富裕、擁有工作和自由”;這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但僅此而已。當我們作出概括性表述的時候,必須保持謹慎,例如“青年”,就好似這是一個單一群體。不是的,他們是不同的。當中部分人士來自富裕家庭,更多的卻非如此。他們和家人努力維持生計;在許多家庭中,青年是重要的家庭經濟支柱。許多人有兼職工作,賺取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學費。部分本地青年非常敬業、勤奮、身懷抱負且取得了卓著成就。其他人則不然——以概括的方式去描述整個歲組是不可行的。青少年並不如標題所暗示的那麼自由;他們實際上沒有購置住宅的自由,不得不與家人同住;他們沒有選擇某些特定職業或事業的自由,儘管工作的方式日益豐富,卻不存在這些機會;由於缺乏相關的工作機會,許多人都沒有自由申請入讀學位的機會;另外,假如他們希望或必須留在澳門,就必須接受學位專業以外的工作。是的,目前能夠找到工作,但可能不是他們想要的工作,而且前景可能很有限。所有這些都暗示了青年享有的自由度不高,那是諸多界限之內的自由,他們不過是擁有在籠內四處走動的自由。這座城市的青少年並非特例,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即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且競爭遠不如其他地方那麼激烈。 


“那是諸多界限之內的自由。他們不過是擁有在籠內四處走動的自由。” 

一切都太容易、太快了 

2001年至今,博彩業開放快推行了20,但直到2004年才開始感受到這項政策帶來的影響。20歲左右的青少年成為了體驗城市嶄新面貌首個世代。他們需要適應嗎? 還是年齡較大人士需要適應更多 

K. M . – 這取決於每個人所持的價值觀;由於這兩個歲組的人士都需要相互適應,他們都需要抵抗來自對方,甚至整個社會的壓力,故無法用“其一”來描述。我們也不能概括地描述一個世代,就如同整代人是整齊劃一的那樣。澳門情況並非如此,看看社會分層、財富分配不均、不平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業差異及不同世代人士之間的多元文化差異。現實的情況是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澳門現狀將繼續保持下去。一方面,這是增加就業和提高收入的機會,就此,有人會說,雙方都能夠適應。另一方面,在許多人看來,城市變革帶來的某些隱含價值觀是不可取的——唯物主義、消費主義、短期主義、商品化、侵佔性和賭博,還有那狹窄且低等的工作、輪班和無聊、缺乏創造力的工作,加上一種來得容易、去得也快、漠不關心、跳槽、忍受無聊和“向錢看”的心態。這既是世代相傳的事實,也是整體問題。有的青少年太容易,亦太早地得到了太多東西。 


“有的青少年太容易,亦太早地得到了太多東西。” 

他們擁有昂貴的手機,幾乎全天24小時都在上網,對周圍的環境卻幾乎提不起興趣——是否同意這是澳門常態 

K. M . –  這道出了許多事實,而且這些現象絕不是澳門獨有。在世界範圍內都有據可查,既是破壞力量,又是好處。 Sherry Turkle的著作清晰地闡述了這一點。不僅是澳門青年,請看看他們的父母和家人,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也許這可以理解,當青少年眼中的澳門是一座環境混亂的城市,人們無法負擔購置住宅的費用、人流擁擠和交通不暢,他們拒絕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手機對澳門青少年造成了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這實在令人十分厭煩,是一場等待爆發的悲劇。許多本地青少年對澳門以外更廣闊世界一無所知,或冷漠對待,這令人震驚。 


“手機對澳門青少年造成了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這實在令人十分厭煩,是一場等待爆發的悲劇。” 

手機、私家車和住宅單位 

他們(可能)享有高薪,卻無能力在澳門購置適合的住宅,組織家庭你會否認為他們遲早公開表達這種挫敗感? 

K. M . – 青年團體已多次表達了沮喪和憤怒,但似乎沒有人注意,或者至少,有能力的人士沒有為他們做任何事情。也許澳門的青年人樂於接受,又或無能為力(即“那是命運安排好的,所以克服它”)。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一個問題,即強權和決策者的金錢意識過強,忽視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對窮人的關注,缺乏對他人真心真意的關心。難怪青年人喜歡購買手機和豪華轎車。他們負擔得起這些奢侈品,卻永遠負擔不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難怪青年人喜歡購買手機和豪華轎車。他們負擔得起這些奢侈品,卻永遠負擔不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一項研究收集了超過3,000受訪者的數據,所得結果表明,除了家庭問題,幫派是導致青少年走向暴力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否將暴力視為本地問題? 

K. M. – 欺凌是澳門青少年群體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儘管過去四年有所改善,但澳門依然是情況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網絡欺凌問題嚴重——難怪,當澳門互聯網普及率如此之高,請看到孩子和父母所看和所做的事:暴力遊戲、電影、電視,還有網絡暴力及對他人的控制;這當然會產生影響。 


“欺凌是澳門青少年群體中的主要問題之一;網絡欺凌問題嚴重” 

 與香港比較  

研究表明,即使在澳門(大灣區)工作,這些青年人也不願搬到內地這說明了什麼? 

K. M . – 這取決於價值觀。有人會認為,人們希望在澳門享受更輕鬆的生活,容易獲得工作、無需參與競爭和面對高需求,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在競爭性就業方面可能無法成功。其他人會說,青少年是更加有識之士,他們意識到一黨制國家的含義,便捷的信息獲取,與家庭的親密關係及對澳門文化的偏愛。懶惰?聰明?還是兩者兼而有之? 

港澳兩地的少年存在很大差別,這是人們經常聽到。你同意嗎? 能夠為我們解釋一下嗎? 

K. M. – 冒著不公平概述的風險,並且存在諸多例外情況,我發現澳門青少年沒有那麼自私、自負、自以為是,他們較關心他人、外表意識不強,更善於交際,更容易相處、進取心不大、較少自我反省。另外,謙虛、自卑、寬容和謙虛都是澳門青年的特質。解釋?好吧,如果我有100,000個單詞,我可以給您一些提示,但是我沒有。這些特性中,有許多都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