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認同營銷

單靠營銷不足以改變一座城市的形象。我們需更專注地展現城市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之處,使之成爲一個與別不同的目的地。

《商訊》2022年4月特刊 | 澳門的品牌挑戰


旅遊局告訴記者,該局正著手推出一個全新的宣傳主題,“希望向旅客發出邀請,吸引他們重臨澳門,體驗本地陸續推出的一系列旅遊產品”。

換而言之,市場推廣將再次登上舞台,無論是爲了簡單的品牌重塑,還是旨在重新定位等更複雜目的。

正如澳門學者劉丁己向本刊記者解釋,“就澳門而言,重新定位將是更好的出路,而非單純重塑品牌。澳門始終致力重新定位傳統的核心博彩業,推動其他生態系統的發展。”

這位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學教授認爲:“無論是哪個城市/地區,都需要旅遊品牌和市場營銷。身份是目的地的精華所在,展示城市的内在魅力。營銷是推廣目的地的可行策略,使其為外界所知。”

劉丁己強調,旅遊局將澳門打造成綜合旅遊目的地、拓展高價值市場都是旅遊業的主要目標,“強調東西方、新舊、傳統和現代等獨特元素之間的文化差異。這些目標融入了推廣的信息,例如以‘感受澳門無限式’為口號的推廣彰顯旅客能在澳門獲得多種體驗;‘歷史足跡之旅’則鼓勵旅客探索澳門歷史城區” 。

營銷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也不能脫離現實,正如澳門旅遊學院的林玉琼所說:“目的地品牌化的是爲了加強目的地的競爭資產,旨在傳達目的地的獨特個性和專屬價值。”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系副教授蘇小恩認同這一觀點。她表示:“總體而言,多元化是一項恰當的旅遊策略。然而,在打造目的地品牌時,我們可能需更專注地展現城市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之處,使之成爲與別不同。”

2016年,有學者以此作爲主題進行研究。研究結論發表在《Rebranding Macau: view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siders(重塑澳門:文化業界人士的觀點)》:“單靠營銷不足以改變一座城市的形象。當局仍需進行仔細且切合實際的規劃,並履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產品開發的承諾。”

也正是出於這些原因,默希濂(Glenn McCartney)教授在接受本期專題報道採訪時指出:“世遺、文化和盛事活動已以聲明的方式被納入官方定位,這對目的地定位有利。營銷的問題是你可以説得天花亂墜,挑戰在旅客是否認爲你所傳遞的信息可信且有效。”

“目的地品牌化的是爲了加強目的地的競爭資產,旨在傳達目的地的獨特個性和專屬價值” – 林玉琼


後殖民營銷策略

“我們的分析顯示,非殖民化項目產生了強烈的和諧話語,用一個中國的國際港口形容澳門的往昔。這種和諧的話語突出澳門‘東西交匯’營銷策略,強化了澳門的身份,並明確提出‘中國和葡萄牙文化的和諧融合’。這種身份不僅解釋了澳門顯而易見的多元文化,也為澳門成爲中葡商業合作平台創造了條件。”《Promoting postcolonial destinations: Paradoxical relations between decolonization and ‘East meets West’(後殖民目的地營銷:非殖民化與‘東西交匯’之間的矛盾關係》的三位作者總結道。

“為了鞏固澳門回歸後作為中國國際轉口港的身份,非殖民化的重點是重新將澳門理解為一座中國的城市,而非一個孤立且質樸的葡萄牙殖民地。在分析澳門中英文旅遊宣傳材料時,我們沒有發現‘殖民地’這個詞匯。這表明澳門的前殖民和殖民歷史已被重新創造,以適應其新生的中國身份,”這三位英國大學的學者補充說。

“與香港不同,這裡的轉型話語意味著中國政府的開放,以及他們對澳門事務行使政治權力。例如,澳門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展示了澳門作為中國第一座“東西交匯”城市的迷人歷史,因為澳門是中國於19世紀前與世界其他地區接觸的處女地。令人驚訝的是,與其他後殖民目的地不同,殖民話語繼續強調前殖民者在其文化傳統代表中的優越性,圍繞澳門‘東西交匯’概念的話語已被修改,以反映其作為歷史上的一座中國城市的去殖民化 ,”該項去年發表的研究得出結論。

上一頁 | 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