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金融市場的兩幅肖像畫

有人樂觀地看待,有人點明其缺陷。但所有人都同意,它能夠成長。 

《商訊》2021年4月特刊 | 打造中的金融中心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時強調,金融業佔澳門城市生產總值一成以上。“過去十年,金融行業發展每年有一成八增長率,較博彩業的增長更快。此外,目前金融業為澳門經濟第三支柱產業,根據今年(2020年)數據,金融業佔城市生產總值一成以上,相信未來會進一步增長。”他去年12月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表示。 

獨立觀察員是如何回應政府的此番樂觀言論?JCO顧問公司合夥人及總裁高德志2月發表文章指:“澳門的金融市場相當青澀,原因是獲允許在澳門經營的銀行和保險公司數量非常有限,無法形成有效競爭;加上本地市場規模有限、推行通用銀行模式,以及專業金融運營商亦因此被限制了進入市場的機會,沒有中介公司、沒有金融租賃運營商、沒有私募股權或對沖基金、沒有出口保險公司等。” 

他表示:“鑒於鄰近的香港和深圳建成了活力充沛且高效的大型金融中心,導致澳門遭到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了。” 


“澳門的金融市場相當青澀” – 高德志 

在《澳門構建金融中心的基本要素分析》(2019年)的研究範圍內,林德欽和梁松聲選擇中間位置。 

兩位學者認為,“(金融業)現階段的發展水準仍處於不理想的狀態,對整個社會的貢獻程度遠遠不够”,並且“從金融業對社會的貢獻來看,近幾年,澳門金融業的發展相對比較穩定,澳門特區政府出台了相應的促進金融業快速發展的政策。但澳門以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特徵,仍然無法撼動其在澳門經濟中的地位。” 

他們還指出,澳門金融業“結構相對單一、規模較小”,並強調在2018年,澳門負責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24家)較1999年(25家)少,而且同一時期內,澳門僅新增了六家銀行。 

研究團隊感到遺憾的是,金融業從根本上局限於銀行業與保險業,“經濟結構過於單一成為澳門深度發展的一大弊端。” 


疫情與銀行 

根據澳門金融管理局的報告,現時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金融業的影響尚為時過早。 

報告特別指出“就澳門而言,宏觀經濟狀況惡化可能對本地金融業的健康狀況造成嚴重影響”,並且“澳門銀行的資產質量和信貸風險顯著受宏觀經濟變量影響,這些變量包括經濟增長、利率、房地產價格及匯率。當中,隨着經濟增長下降,資產質量將惡化。” 

“自 2020 年初開始,環球經濟充斥着突發事件,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況不斷變化,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引起不同類型的危機,並可能蔓延至金融體系。”撰寫報告的澳門金融管理局研究及統計廳鄭子騰提出。 

澳門銀行除推行其他措施外,還“必須對各種業務進行風險評估,特別是對其金融投資和貸款組合,重點關注金融投資的信用評級及市值變化、資產質量及各類型貸款和墊款的準備金覆蓋範圍。” 

以澳門四家主要銀行的初步業績為依據,儘管該年業績表現差強人意,但也未錄得負增長:中國銀行報告指,其2020年淨利潤約為56億澳門元(折合約7.068億美元),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工商銀行錄得利潤30.8億元,略高於2019年的30.7億元;大豐銀行去年利潤亦有所增長,同比增幅0.5%至21.9億元;大西洋銀行的利潤為4.203億元,與上一年度公佈的業績7.219億元相比,下降了41.7%。 


上一頁 | 【特刊】娛樂場:僅因太巨大而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