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 March | 澳門的英語病

Keith Morrison

[email protected]

作家及教育家


如何拯救澳門人糟糕的英語,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國際文教機構Education First(EF)2017年底公佈了18歲及以上的人士為研究對象的英語能力指標。當中的數據令人感到不安。在五個級別中,澳門處於得分較低的一類(“低級水平”)。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2,亞洲排名第20位,並且低於其2016年的排名。儘管抽樣的策略或許不能很好地代表澳門(自選測試者參與網上測試),EF卻表示,“抽樣測試偏差會傾向於通過排除貧窮及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來提高分數”。 

EF報告指出,“英語與主要經濟及社會指標高度相關”,影響的因素還有生活質量的高低;它促進了創新、研究和發展。 英語和“個人收入能力”成正比,並能夠推動物流、商業和服務出口。“在這個相互緊密關聯的世界裡”,這是“貿易、科學、商業和外交的共同語言……” 

根據EF報告,“英語程度較高的國家往往比水平較低的國家出口更多服務、互聯網覆蓋更好”。就此而言,澳門2016年每百居民擁有332台移動電話,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2017年,81.6%的本地人口使用互聯網,在亞洲3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6,在“資訊通信技術發展指數”中,澳門列世界第26位(參與統計的有176個國家和地區)。 

你或許會認為,“當中沒有新的信息”。 所有這些數據都耳熟能詳,而且的確經常能夠引起澳門政府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野心,以及對國際化、發展和多元化的主張。 

根據EF的調查結果,澳門人可以“到講英語的國家旅遊”,“與同事簡單溝通傾談”及“理解同事的簡單電郵”。我對這一點表示懷疑,但這僅僅是平均的分數:有部分澳門人可能可以做到這些,但很多人不會。 

澳門人的英文為何這樣差? 有很多原因。中學和高等教育機構畢業生的英語水平令人懊惱。 在這裡,我只關注高高教育機構的兩大因素:妥協和缺乏外影響。 

問題:澳門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低得可憐,他們明顯無法說出或寫出半句話,更不用說完整的句子,那麼他們又是如何“通過”英語必修課程? 

回答:強制性的外部標準太過貧乏。教師讓學生通過學科,簡單、輕易。讓學生合格,在評估教師教學表現時,學生同樣會給予教師好的分數。但不合格?你很可能面對上訴或被上級指責。合格,每個人都開心;教師無需惹上麻煩,而且,工作合約得到續期。學生不合格的話,受苦的是教師。 

問題:為什麼澳門某些高等院校堅持那些聽不懂教師英語或看不懂英語教材的學生使用英語教學媒介? 

答:這樣做可以讓那些高等院校聲稱是自己國際化,然而,導師卻是可以打破規則,回歸中文教學,學生則可以到珠海購買中文版的教科書。 

我認為,澳門某些高校在學生的英語表現方面存在不誠實和缺乏外影響。 澳門的高等教育機構絕對是標準的信徒,但接受、合格和低標準背離了這種信奉。 

如果採取強制性的外部評估和基準,無法通過英語學科測試的澳門大學生數量增加,那麼標準的水平可能會上升。我在澳門這樣說了近二十年,亦不乏持同樣見解的其他人士。但,朋友,這是澳門,互相勾結、自我保護、不要撕破面皮。標準? 誰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