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歸正途

“自去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軍機飛入台灣領空的情況愈演愈烈,令分析人士以為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情況看似頗具戲劇性,但實際上,誰不曾聽過類似的信息? 

這篇內容摘錄摘自某新聞機構,卻未能把台海越來越緊張的局勢真正地描繪出來。 

自1949年,台海之間曾出現更複雜的狀況,部分更導致雙方關係迫近破裂。然而,事實上,中國一直拒絕對這個所謂 “叛亂省份”發起入侵的行動。 

中國會這樣做嗎? 

“中國已明確表示,其首要的外圍目標是於某個衝突期間,獲得對台灣施加壓倒性武力的能力,並在必要時,摧毀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因此,人民解放軍認為,打入台灣是其最關鍵的任務,正是這個關於未來戰爭的設想,推動了中國的軍事集結。”中國事務專家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他亦撰寫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2017年)一書。 

易思安聲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告訴共產黨領導人,中國計劃於2020年前進軍台灣。再一次重申:去年,全世界都在讀易思安所撰寫的書籍,但至今仍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沒有人會質疑北京尋求統一的熱切——如果沒有其他選擇,那只能是武力。 

儘管大多數人都反對統一,但問題不在於讓台灣人民是否接受這個方案,而是有關行動對國際社會造成的影響,尤其是那個叫做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 

易思安聲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告訴共產黨領導人,中國計劃於2020年前進軍台灣。 

雖然它沒有與台北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美國是這個島嶼最大的盟友。尤其自雙方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當中的部分條款取代了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從基本上杜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台灣島的設想。 

每年,台灣國家元首都至少一次訪問那些與這個“叛亂省份”有着外交關係的國家——至目前為止,共有17個: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多米尼加共和國、布基納法索和薩爾瓦多三個國家先後用北京取代了台灣的盟國位置。 

蔡英文總統兩個月前取道美國,前往台灣的兩個邦交國(伯利茲和巴拉圭)。回程的時候,她同樣取道美國,返回台北。這是台灣總統訪問拉丁美洲的標準程序。 

中國立即敦促美國拒絕這兩次中途停留的請求。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一直被視為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叛亂省份”,不符合國與國關係的條件。中國當局宣稱:“我們一貫堅決反對美國或其他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安排此類過境。” 

在最近的貿易戰爆發前,中國經常將台灣稱為中美間最敏感的問題。北京總是向華盛頓抱怨台灣總統過境停留的安排。 

中國始終致力削減與台灣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數量,以此向提倡台獨的民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施加壓力。台獨正正是中國當局的紅線所在。 

繼中國內地2015年單方面啟動飛往台灣島嶼鄰近地區的新航線後,中台雙方的航空運輸協會達成協議,承諾維護台灣海峽的空域安全。這只不過是近期上演的諸多事項中的其中一部分。台灣相信,中國的這一決定“嚴重危及台灣領空的安全,並在該地區引起了恐慌。” 

北京變得更加不耐煩嗎?首先納入考慮的是,民進黨(DPP)既控制着總統,又控制着當地的一院制立法機關立法院。民進黨目前對“獨立”所持有官方立場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領土由台灣及其周邊較小的島嶼組成,其主權僅來自居住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公民(類似的自決哲學)”,該組織還認為“台灣獨立是當前事實,不需要正式宣布獨立”。 

北京已經讓香港(和澳門)協助說服台灣人民,然而獨立感的出現,雖然殘缺不全,卻依然無助於實現這一目標。正是這個原因,促使中國去體驗越來越站不住腳的商業論點。 


四大因素 

7月,習近平談及促使中台關係即將改善的四大因素: 

  1. 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符合中國的大局,關係的改善符合時代潮流,亦符合雙方的利益。 
  2. 無論氣候如何,海峽兩岸的人民仍然保持團結,享有共同的國籍、共同的文化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3. 儘管關係起伏不定,但仍朝著大趨勢繼續前進。 
  4. 中國和台灣人民有著共同的命運,渴望更加密切、一致和不可阻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