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已變得更強大更美麗” | 《基本法》就是好

25年足以對法律的質量進行明確的分析? 

楊允中:距離《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已有25年歷史,澳門特區亦已成立了逾18年。對澳門本地居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歷史進程,對於中國的人民來說也是如此,因為“一國兩制”方針開啟了特區的新篇章。在這個時期內,經濟增長超過六倍,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了保證。總的來說,澳門變得越來越美麗。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基本法》充分保障了社會的繁榮和穩定,這是一部高素質的法律。 

基本法從未被修過。你對此有任何看法?是不需要修改嗎? 

楊允中:首先,所有法律和文本都可以被修改。其次,澳門特區《基本法》雖然早在25年前便頒布,但卻沒有修改的理由。第三,實際上,具有解釋《基本法》權力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2年已經通過了關於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問題的決議案。 

從地域邊界的劃分問題(包括橫琴)到無法就終審法院最終裁決上訴的問題,在這25年中,存在需要修改《基本法》的情況。對此,你同意嗎? 

楊允中:我的觀點是,劃定邊界是必要的。因為在蓬勃發展的大灣區中,我們是主體,同時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最終目標,特區終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整體發展融為一體。 

選舉管理委員會迫使一家本地報社撤下其網上發表的採訪報道。設立常設委員會以外的更靈活的執法實體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嗎? 

楊允中:我相信,尊重新聞媒體、尊重言論自由是現代社會和當代公權力所必須具備的適當行為,特區的政治文明必須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 

“澳門特區《基本法》雖然早在25年前便頒布,但卻沒有修改的理由。”  

 

成功實踐 

澳門從未提出解釋《基本法》的要求,這有什麼意義? 

楊允中:答案很清晰:《基本法》在澳門特區的實踐可以歸於成功,目前不存在需要修改的重要情況。 

據說,二十五年前設計澳門和香港《基本法》也是為了把台灣帶回祖國。時至今天,似乎很清楚,他們沒有實現這個結果。為什麼? 

楊允中: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一國兩制”方針最初確實是為實現內地和台灣的和平統一而設計。但是,由於台灣政壇的變化(例如擁有更開明思想的蔣經國的死亡),出現了新的局面。 

“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大灣區,都屬國家重大項目,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現在和將來的經濟及社會發展非常有利。 因此,澳門人沒有理由反對或者懷疑。” 

八十年代以後,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中國分別與英國和葡萄牙進行談判,港澳問題得到解決。“一國兩制”作為政治理論和法律制度創新的方針,在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成立後,已開始實現其本身的重要價值。澳門特區飛躍發展正正證實了這一方針的生命力和合理性,這是合乎情理的說法。 

 

樂觀主義者的選擇 

《基本法》將在31年後失效。現在開始考慮2049年是否為時過早?預料會否發生重大變化? 

楊允中:這絕對是對有關政策的辯護——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將保持50年不變。 因此,當地居民的正常方向是保持穩定和繁榮。新生的政治力量和創新理論及制度在澳門特區過去18年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驗證。當然,香港特區的情況同樣如此。 

因此,未來31年的前景是光明的。社會的長期穩定及繁榮,人們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一國兩制”政策應該繼續下去。當然,政府可能會修訂《基本法》,調整後的特區也會呈現新的面貌。 總而言之,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的未來與內地密切關係的發展息息相關。這是樂觀主義者的選擇。 

《基本法》是否為應對港珠澳大橋、大灣區等新興挑戰做好準備? 

楊允中:《基本法》是最根本的,擁有最高權力的法律文件,當中並未對即將出現的新挑戰作出具體規定,但賦予澳門特區政府行使行政權的權力。另一方面,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大灣區,都屬國家重大項目,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現在和將來的經濟及社會發展非常有利。 因此,澳門人沒有理由反對或者懷疑。 


楊允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及前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亦曾擔任澳門經濟學會會長。著有《Macau——a Model of Mini-Economy》(合著)及《澳門1999》(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