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更願意繞過媒體,直接處理輿論,然而,這對媒體來說這非好事”

她曾經在澳廣視擔任記者工作,目前為澳門立法會議員,是本地傳播研究的主要成員。 在本次專訪中,她與本刊記者討論澳門的媒體和言論自由,同時分享了她在澳門大學進行的民意研究收集所得的數據。


《澳門日報》主導着本地華文媒體的說法是誇大的? 

林玉鳳 – 儘管,過去十年錄得的報刊讀者人數持續下降,《澳門日報》卻仍然是澳門中文媒體行業的中流砥柱。 

澳門大學自2007年開始在澳門進行媒體使用習慣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每天閱讀報刊的居民占比超過60%,至2016年,數據僅為38%左右。 

針對那些仍堅持每週閱讀報刊的讀者作統計,在2016年和2017年,《澳門日報》仍高居榜首。2016年的本地五大報刊(包括香港報刊)分別是:《澳門日報》(92.4%)、《澳門力報》(30.1%)、《蘋果日報》(27.3%)、《東方日報》(26.9%) 和《華僑報》(18.7%)。 

2017年的前五位分別是,《澳門日報》(89.6%)、《澳門力報》(35.7%),《蘋果日報》(26.3%)、《東方日報》(18.9%)和《華僑報》(12.6%)。 

你認為澳門電台的《澳門講場》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林玉鳳 我認為澳門電台的《澳門講場》節目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論壇。雖然我沒有任何數據去支持這個看法,然而,從我的觀察來看,現在大部分政府部門都會派人聽這個節目,並準備回應來電者所提出的所有投訴,有不少部門甚至由發言人直接致電節目,作出即時回應或澄清。當局亦派出部門主管參加節目,直接向聽眾解釋政策。 我現在看到的是,澳門特區政府更關注自身的聲譽,同時,把澳門電台《澳門講場》視為對政府形象至關重要的節目和有用的溝通工具。 

“葡文和英文媒體也可以作為精英報刊,為本地少數族裔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服務於華人社區” – 林玉鳳 

澳門特區近年來的街頭抗議活動言論自由激烈的表現 

林玉鳳我相信是的。從活動所使用的標語和海報的語言來判斷,人們在抗議活動中自由地表達自己。他們可以要求行政長官下台或辭職…… 

“澳門特區政府更關注自身的聲譽,同時,把澳門電台《澳門講場》視為對政府形象至關重要的節目和有用的溝通工具” – 林玉鳳 

有本地記者抱怨政府缺乏透明度,且收集官方消息時遇到諸多阻滯。你如何看待這個論點 

林玉鳳 我是1990年代任職記者的,當時的情況是很難卻有可能安排對司長級以下的高級官員進行專訪。然而,我從現今的記者處瞭解到,媒體幾乎不可能要求一對一的採訪。媒體明顯難以接觸政府官員。另一方面,現在的官員更願意直接參與電台的《澳門講場》、澳廣視周日的《澳門論壇》,甚至蓮花衛視每日晚間節目《澳門開講》。這種改變意味著政府更願意繞過媒體,直接處理輿論。 這對媒體來說並非好事。 

我們經常聽到“不存在沒有學術自由的大學”這句話。 澳門的情況如何? 

林玉鳳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情況是好的。我可以研究任何主題,沒有受到限制。我知道有些人對學術自由狀況持懷疑態度,而且人們有時候不想公開評論問題,然而,迄今為止,沒有制度約束我們的研究。 

互聯網和社交網絡能否自擬為澳門傳統媒體的替代品? 

林玉鳳傳統媒體仍然是澳門居民使用的主要新聞媒體。根據我在2017年進行的調查,澳門有46%的居民視電視為獲得新聞資訊的主要媒體,39.4%使用互聯網,10.7%使用報刊,1.5%使用收音機。 

在2016年,47.5%的人口主要透過電視獲得新聞資訊,使用互聯網的占比為35.3%,通過報刊和電台廣播的分別為13.1%和2.3%。 

從這兩次調查收集所得的數據來看,很明顯有越來越多人把互聯網看作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然而包括電視和報刊在內的傳統媒體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澳門媒體的公信力排名較2003年有所下降。請問有何解釋? 

林玉鳳我不熟悉這些數據以及相關的評分方式,因此無法作出評論。 

不過,我相信本地媒體的公信力可能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更趨國際化,大多數的傳統媒體已經不再受到歡迎了,原因是當今的新媒體可以提供大量第一手信息,任何見證、製作或受到有關新聞故事影響的人士都能提供個人見解。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對新聞媒體的報導作出批評實在是太容易了,因為他/她是新聞事件的參與者,目睹了與媒體報導所不同的事情。這是全球性的趨勢,我們無法做太多。 

第二個因素是來自香港的競爭。近十年來,澳門一直受到香港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香港媒體的風格比澳門媒體更直接;這似乎使澳門媒體對政府的重要性降低了,同時會讓一些人認為澳門的媒體不太可信。 


“統治權貴感受到來自葡文和英文媒體的壓力” 

你認為葡文和英文媒體扮演着怎樣的角色?認為他們存在影響力嗎? 

林玉鳳–  葡文及英文媒體不會直接影響大多數人口,然而,卻可能比現在更具影響力。 

一方面,葡文和英文媒體的主要讀者是執政權力階層(政府準備翻譯的內容)及與國際世界有所聯繫的海外人士。中央認為,澳門是“一國兩制”的成功範例,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使葡文和英文媒體成為觀察澳門國際成績的關鍵窗口。如果統治階層對本地問題持批判態度,他們會感受到來自葡文和英文的壓力。 

另一方面,葡文和英文媒體更敢言。這些特點都使他們成為那些對當局持有負面觀點人士的依靠。這就是有時出自葡文和英文媒體的新聞報導或評論在華人社區內的社交媒體中廣為流傳的原因。 

我現在觀察到的是,大多數葡文和英文國媒體都將自己定位為少數族裔的社區報刊。這是對的,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我認為葡文和英文媒體也可以作為精英報刊,為本地少數族裔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服務於華人社區。當“一帶一路”舉措正式提上政治議程上時,他們也可以嘗試開拓市場。與葡萄牙、葡語國家及歐洲和非洲之間的聯繫,都是葡文和英文媒體的優勢,應該得到加強和落實。對大多數華人權貴來說,如果想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會閱讀《南華早報》或《紐約時報》。現在,由於“一帶一路”舉措,至少應該有一份葡文報刊或一份與葡語國家有親密聯繫的英文報刊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要信息來源。我一直認為,葡文和英文媒體應該是澳門與世界溝通的重要軟實力,也是中國人了解南歐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窗口。 

總之,我認為不應該把葡文和英文媒體看作是少數族裔的社區報刊,也不應該把它們當作是澳門社會內的“國際鏡頭”,更不應該把它們看作是中國認識“真正的西部( 不僅僅是美國和英國)”精選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