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文:甄慶悅 

資深傳媒人


暑假的澳門熱火朝天,政壇同樣火爆,政治事件浪接浪,單七月,便鬧出貿促局投資移民變相濫發身份證,非凡2億公帑債務凍過水,輕軌車廠判給計錯分要重批,巴士公司合同秘而不宣續約15個月,火葬場、危險品臨時倉庫選址惹爭議,加上逸園狗場結業所引發的格力犬安置鬧劇,無一不叫澳人擰頭。澳門病了,而且病入膏肓,病毒來源於政府,廉署最忙。 

上述事件有兩個層面,第一,貿促局的投資移民、非凡2億公帑貸款幾近泡湯、輕軌車廠判給計錯分,三單事件均諸多不合情理之處,甚至有違法違規之嫌,層層把關、審批都可出如此大錯,是否另有文章,社會早有不少精闢評論,在此不贅,廉署亦會或應該介入調查,盡快還社會一個公道,儘管投資移民、非凡事件乃上屆政府惹的禍,但違法違規者,必須有相應懲處及處理,否則難以服眾,特區政府施政必更寸步難行,這已是老生常談。 

對違法違規行為,尚且有法可依,但對第二個層面,即一些政府官員施政作風、態度敗壞及政策連接失敗,近如巴士合同秘而不宣續約15個月,火葬場、危險品臨時倉庫選址爭議,遠有廉署、審計署之前揭發的種種行政不當行為等,雖未必違法,但其操作肯定有違公開透明、公共參與等善治原則,霸王硬上弓,反拖政府後腳,威信低處未算低,惡化官民關係。針對這些問題,真係無符?本來有,政府一直說有俗稱“高官問責”的相關法律制度,亦說嚴格執行,事實上,一次都未正正式式用過。當大事發生如馮瑞權事件等,就推説法律不完善要修訂。試想一部法律實施近十年,幾乎未用過就陷入不斷的修訂,何等荒謬。總之就無人會因行為、施政、行政失當、表現欠佳等問題而被問責,不是官官相衛,社會信嗎?這主要責任在於政府,問題不是今時今日才出現。 

澳門現處眾多困局,交通、房屋、挖路、輕軌、環保、公共工程、公共行政、公帑資助等,均被詬病多時。民生或政策出問題的原因眾多,每項都有其前因後果,但卻有一個共通點,即沒有政策兼且施政差。蛇無頭不行,沒有好的政策及高質官員帶領、執行,小問題就像雪球般,越滾越大。所以説,高官問責沒有真正落實,是眾多問題形成的其中一個主因。 

權與責分不開,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失衡就大件事。澳門官場長期有權冇責,形成不到問責文化,反催生疏懶、庸碌、埋堆、鬥氣、識人好過識字等不良文化,令部分好的官員、人員,有志不能伸,久而久之,淹沒在滾滾俗流之中,劣幣驅逐良幣,吏治不靖,施政自然開倒車,這是今天澳門公共行政的死穴及寫照。在此不得不強調,高官問責並非人頭落地,一犯事即革職查辦。相反,陪隨高官問責的是權責分清、獎罰分明、良性競爭,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如此才能選賢立士、眾志成城,遺憾特區政府成立十九年,依然未做得到,士氣低迷,並有惡化甚至放棄治療的跡象。 

有怎樣的社會,便有怎樣的政府。澳門問題叢生,內在因素是高官問責得把口,外因社會各層面的監督依然薄弱,社會參與並不高,變相縱容政府及官員的行政霸道,最好例子是居民有切之痛的交通問題,當局的行為越來越離地,如突推一百部全電動新的士牌,盲推駕照互認,強推加費終激起民憤,後“一刀切”取消諮詢,將加強醉駕處罰等急需修法的內容也一併放棄,擺明鬥氣格,六月萬人上街遊行,便是日積月累的怨氣被逼出來。再例如,沙崗火葬場、路環危險品臨時倉庫確是有需要的公共設施,政府亦曾公佈過相關意向。當然,政府沒有主動交待詳細內容及選址,繼而去排難、解説、遊説,反自製社會矛盾,必須要批評,但若社會時刻關注並早表達意見,情況或許未必到今時今日。總而言之,政府若繼續如此這般,小城將繼續原地踏步甚至走回頭路,必須革新。若我們覺得政府不濟及不予人信心,便應積極參與、監督,不能將城市的生命放在別人手上,否則有些事米已成炊,最終受害的是澳門及市民。共勉之。